科学辩证的看待《本草纲目》等古方中的怪诞之处

《本草纲目》堪称是我国古代对动植物矿物等的药理实验实践大汇编,绝大多数影响直到如今,不少现在还在使用。但其中也有不少奇葩的怪方子,其它途径流传下来的古方中也有类似情况,一直以来都已经传为笑谈。乃至于香港一些老电影中还有类似的桥段——需要多少多少年的血竭,什么棺材板上的什么蘑菇等等,小时候看得觉得好玄妙,大了看科普多了觉得那些很可笑,现在琢磨一下,觉得里面也有一些科学的依据。

不可否认早期医、巫、道基本是一路招数,所以现在想想有些医方里面实际就是老道或跳大神的把戏,这些有些纯属安慰剂,吃不坏人但给人以精神力量,依靠人体自身潜力来达到自愈。

这是不是也算是有点科学性?

有些估计是有些巫道的秘术在里面,但记载者却不了解那些,只记载了使用秘术的障眼法或表面功夫,这样使的后来人看的不知其所以然。巫道秘术也不能一概认为都是骗人的,气功治疗一些病症确实也有实践验证过的,只是现在鱼目混珠的太多了,大家自然就都不信了。这些还是需要再进行有效的实验验证的。

至于刚才举的例子什么多少多少年的血竭,我琢磨了一下,这不就是提纯吗?青霉素、头孢还讲究多少多少单位呢,在古代没有精确计量测量手段时,多少多少年份实际指的就是高纯度。对付一般病症低纯度就奏效,对付沉疴疑症就需要高纯度的。古代利用动植物做药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在利用它们独特的生物碱,烟碱、咖啡因等都属于生物碱,但天然存在的生物碱纯度一般都很低,多年生的生物实际形成了自发提纯,比如老山参。怎么样,觉得这样可以解释的通吗?

很多古方最早提出时的背景都是没有同步记载下来的,这样就缺乏了对当时情况的总体分析。古代总体上都是缺医少药的,很多情况下不是不想用药。而是对于当时的当事者来说就根本没有医药,只能在简陋的情况下利用周围贫乏有限的日常物资来尝试,发现有些效果就记录下来,再后就以讹传讹下来了。这些方子里的可笑实际上是可怜可悯。

所以,需要我们来科学辩证的去看待那些古方中被我们现在认为的怪诞之处。

彤弓赫赫——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