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有能和呂布單挑的武將嗎?

歷史小跟班


從《三國演義》原著內容分析,能與呂布單挑的猛將,只有張飛一人。





咱們來列出呂布的戰績表:

從呂布的戰績表上可以看出,與呂布對戰三十合以上仍然活蹦亂跳的,只有一個人――張飛。

方悅、穆順、武安國就不厲害嗎?也許其中某位如果活著,也能成為名將。

從戰績表中,我們看出,要想打退呂布,必須超過三人,其中還必須有兩名超一流戰將:(關羽+張飛+劉備)、(許禇+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

許褚和典韋是曹魏軍中武藝最強的,許禇與呂布對戰至二十合,一旁觀戰的門外漢曹操都能看出來許禇的情況十分危急,“呂布非一人能敵!”立即命令典韋上陣夾攻。書中沒有說兩人對戰呂布是怎樣的情形和回合數,但很快,曹軍陣中李典、夏侯惇、夏侯淵、于禁齊出,才將呂布打跑。可見,當時許禇和典韋雙戰呂布都不佔上風。


呂布與張飛總共對戰過四次,平局算兩次,各輸了一次,總成績算是平手。

在《三國演義》第五回中,虎牢關前,呂布與張飛第一次交手。

回目: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這次交鋒,兩人鬥了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但從關羽衝過去夾攻的情況來分析,當時呂布應該佔據上風,關羽是個心高氣傲的人,如果不是情況不妙,他不會採取這種方式。關羽終身只圍毆過呂布,他沒有讓張飛退下,自己接戰,說明他對單挑呂布沒有一點信心。

呂布與張飛的第二次交手是在《三國演義》第十四回中,呂布趁張飛醉酒,偷襲徐州城。

回目: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呂布夜襲,張飛因醉酒不敵,書中說張飛“不能力戰”,說明張飛已經心怯了,知道自己不在滿血狀態下,抵擋不住呂布。而呂布也“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怕張飛以命相拼,於是就保持了安全距離,放跑了張飛。

呂布與張飛的第三次對陣,是在《三國演義》第十六回中,這也是兩人真正體現實力的一次對決。

回目: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雙方都沒有派出旁人參加助戰,呂布和張飛硬碰硬地幹了一百回合以上。

不需要關羽和劉備的助戰也能硬頂一百合以上,說明此時的張飛武藝大進,完全可以自保。劉備“恐有疏失,急鳴金收兵入城”,說明張飛雖然不懼呂布,但還不具備擊敗呂布的能力。

呂布與張飛最後一次交鋒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十九回中。 這次張飛終於贏了呂布一把,揚眉吐氣。

回目: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此時的呂布,武力值下降得很厲害,連自信心都不足,對戰勝張飛毫無信心,居然先派上高順來消耗一下張飛的銳氣,然後呂布再接戰。說明呂布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當敵方援軍到達時, 呂布主動選擇了撤退。與敵人單挑而選擇了撤退,是呂布戰鬥生涯中唯一的一次。

呂布與張飛的這幾次對戰,呂布是每況愈下,從佔據上風,到趁酒偷襲,到打成平手,到撤退逃跑,一次比一次糟糕,而張飛則越戰越勇。說明張飛很善於學習和總結,武藝一直在提高和進步,而呂布的戰力和勇氣逐步降低和消褪。

呂布白門樓殞命後,張飛失去了一個激勵自己提高和進步的精神動力,他的武力值也就沒有再能進一步提升。

從張飛與呂布的對陣中,我們也能看出,想抗衡呂布,必須要有以下幾個條件:

1.武藝要高;

2.力量要大;

3.不怕死,敢以命抵命。

咱們來看看在《三國演義》中還有沒有其他人能與呂布一戰。


一、關羽:

關羽是與呂布動過手的,呂布的底細他很清楚,但關羽從來沒有主動挑釁過呂布,這一點與張飛大不相同。關羽一向心高氣傲,一生中能讓他承認更高的,只有張飛,這種認知,應該與呂布有關。

呂布、張飛、關羽都曾經和紀靈有過較量,關羽三十合平紀靈,張飛十合挑翻紀靈,呂布抓住紀靈脖領子凌空提起,“如提童稚”,正好展現了三人武藝的不同境界。關羽實際上是個力量型的戰將,如果遇到在力量上相差不大的敵人,往往陷入持久戰。

所以我認為,若關羽單挑呂布,五十合後必落下風。


二、趙雲

趙雲曾經與許禇交過手,兩人三十合戰成平手。基本上可以認為,趙雲即使武藝略強於許禇,但也不會太多。

呂布能戰住許禇和典韋的聯手,直到曹軍六將圍毆。趙雲能戰平許禇和典韋的聯手嗎?

我認為,趙雲若挑戰呂布,五十回合後也會敗陣。

三、馬超

馬超應該是個技術型的戰將,大戰許禇時,力量上並不佔上風。馬超與許禇戰至二百多合,未分勝負,很難想像,如果曹魏軍中再衝過來一個典韋是個什麼情況。

馬超若挑戰呂布,情況很不樂觀。也就是能撐五十合左右的水準。

馬超葭萌關戰張飛能平手,其實是張飛已經上了年紀,又地位上升,沒有當年敢以命相拼的勇氣了。


四、典韋

典韋的戰績並不理想,不會比許禇強多少。我認為,他若與呂布單挑,三四十合後就得敗陣。

五、顏良

這個顏良可能是除張飛之外,能與呂布對陣回合數超過五十合以上不敗的一員猛將。

連戰兩陣後,還能二十合擊退徐晃,嚇得曹軍“諸將慄然”,當時許禇、曹洪、夏侯淵這些火爆脾氣的二桿子們都在當場,能讓他們心生怯意,顏良的表現給他們的震驚程度可想而知。

我認為,顏良的真實武藝應該在馬超之上,若與呂布單挑,應該能堅持到六十合以上。

七、黃忠

六十多歲能打平壯年關羽,如果是年輕時代的黃忠,那可就厲害了,推測肯定要強於關羽。若年輕時候單挑呂布,呂布恐怕要遇到勁敵了,怎麼說,百合以上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年老的黃忠肯定實際武力不如關羽。

其他將領應該都不具備三十合以上的實力了。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三國演義》中,能與呂布單挑,而保持不敗記錄的,基本上找不出來;要麼就是基友助陣,要麼就是敗陣而逃,或者就是鳴金收兵;真正意義上能擊敗或者打平呂布的,“演義”全書,找不到這個人!!頂多張飛可以拿出來,與呂布比較一下;

虎牢關前,呂布威風凜凜,氣衝霄漢,五合之內斬殺河內名將方悅,一戟刺死張揚部將穆順,十合斬掉武安國手臂,不數合擊敗白馬將軍公孫瓚;驚得十八路諸侯,個個魂飛天外魄散九霄,哪個還敢上前去找死;眼見公孫瓚命在旦夕,眾將亦不敢出陣相救,唯有張飛圓睜環眼,策馬出陣,救公孫瓚於水火;

為何十八路諸侯皆畏縮不前,只有張飛一人敢挑戰呂布?

原因很簡單,十八路諸侯手下大將,早就聽說過呂布的名聲,又見呂布前幾戰贏得漂亮,故不敢貿然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張飛不同,他初出茅廬時,就分別與關羽斬殺了鄧茂、程志遠,先前又有關羽溫酒斬華雄;所以!張飛也不會把這些將領放在眼裡,在氣勢上,他是完全不輸呂布的;



張飛與呂布單挑,一番酣戰,關羽加入戰鬥,又戰三十回合,劉備也加入戰鬥,此時!呂布才打開一個缺口,拔馬而走;

張飛單挑呂布,顯然處在了劣勢,否則關羽不會急急加入戰鬥;以關羽的孤傲性格,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幹以多擊寡,掉身份的事;而且,關羽也沒信心贏呂布,如果他有信心幹掉呂布的話,他會讓張飛稍歇,自己單挑呂布;可是!他沒有,而是與張飛一起夾攻呂布;呂布面對張飛、關羽兩大頂級高手,尚能遊刃有餘,這種水平,在三國中,絕對找不出第二人;所以當時張飛,絕對處於劣勢!



有人會說,書中明明寫的“不分勝負”,怎麼就成劣勢了?

那是因為你看的毛本《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最早版本嘉靖本,才是最接近羅貫中原本的版本;毛本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三英戰呂布,關羽斬顏良等等……嘉靖版顯然更加合理!!嘉靖原文“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神威,酣戰呂布。八路諸侯見張飛槍法漸漸散亂,呂布越添精神。張飛性起,大喊一聲。雲長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



你看,嘉靖版中,並沒有交代張飛與呂布單挑了多少合,而是用了“酣戰”一詞,顯然這兩人打了很久,百合之上都有可能!!這與徐州張飛戰呂布一百合,完全不起衝突;而且,後面一次單挑,說的是“未見勝負”,未見勝負與不分勝負,紙面意思還是有區別的!未見勝負表示這兩人能夠分出勝負,只是被劉備叫停了,所以才未見勝負;所以繼續打下去的話,張飛還是會處於劣勢,這與虎牢關一戰一點衝突沒有!!

毛本就不同了,五十合不分勝負,一百合不分勝負,張飛、關羽兩大高手夾攻,還是不分勝負!!有點自相矛盾!!


愛尚文史


整部三國演義,呂布要明顯高過其他人一籌,因為呂布是唯一一個打得張飛槍法散亂的人,呂布也是公認的三國第一,既然是第一,那麼其他武將正常情況下沒有一個能戰勝呂布的,只能說誰能跟呂布交戰得更久更激烈!

首先張飛要排除了,為什麼呢?張飛雖然屢次叫陣呂布,然而第一次被打到槍法散亂,第二次又恐有失,急令鳴金,說白了,張飛也就是能跟呂布頂到百合不敗罷了!

其次,馬超就要排除,看馬超不下呂布之勇的評價,本身這個評價就說明馬超不如呂布了,而且馬超跟五十歲張飛打也沒佔什麼上風,跟呂布數次上風二十來歲的張飛有明顯差距!

最後趙雲也要排除,從許褚能看出來,趙雲跟呂布還是存在明顯差距的!

這麼多人排除了,也就只剩一個人能跟呂布真正地一較高低,那就是關羽!從三英戰呂布來看,張飛被呂布打得槍法散亂,此時關羽上場,兩人合力,三十合戰不倒呂布,這說明關張在三十合內就已經明顯上風呂布了,否則就不會說戰不倒呂布,而是三十合不分勝負了,如果把關張看成一個人,那麼這個人能在三十合內就明顯上風呂布,那麼此人實力恐怕得接近兩倍於呂布,在張飛明顯弱於呂布(被打得槍法散亂)的情況下,只有關公武力近似於呂布才存在這種可能

第二,關羽的定位也接近於呂布,呂布有無雙飛將之稱,而關羽的贊詩也多是無雙 無敵 獨出群這類形容詞,兩人還同樣是赤兔馬的主人,赤兔馬本身其實就是作者的一個暗示,自古寶馬配英雄,赤兔做為天下第一的戰馬,也只有天下第一的武將才有資格騎,所以也就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稱號,呂布騎赤兔馬說明呂布是天下第一,關羽騎赤兔馬說明呂布死後關羽是天下第一,這就是作者的暗示!

第三,這一點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實際上呂布關羽是有單挑的,只不過現在流行的毛版演義中刪除了這個情節,在更接近原版的嘉靖版演義中還保留著這個情節,也就是呂布背女兒突圍時遭遇了關羽,兩人交戰的結果是關羽十合擊退了呂布,當然呂布揹著個二十歲的女兒,肯定武力大打折扣,但十合就被擊退,這個差距也對得呂布背女兒這個劣勢了!

有很多人說,關羽戰紀靈三十合還沒殺死對方,而呂布與紀靈如提童稚,然而事實上關羽對戰紀靈時,因客觀原因導致關羽不能對紀靈痛下殺手,這一點三國讀得透的人都能看出來,也是證據很確鑿的事實,也就不多廢話了,而呂布提紀靈如提童稚,則是因為紀靈看到劉備後,轉身要走,結果呂布一個箭步上去拽住了紀靈的後衣領就往後拖,導致紀靈無從發力無從反抗罷了,說白了其實就是趁紀靈不備偷襲而已,提紀靈如提童稚意思就是紀靈像個孩子一樣毫無反抗之力,而不是說呂布像拎著個小孩一樣拎著紀靈!

除了關張趙馬,再就是顏良文丑似乎能與呂布對抗對抗,同樣是對戰公孫瓚,呂布用了不數合,而文丑用十餘合,只多了十合,這個差距似乎不大,顏良更在文丑之上,所以顏良文丑也是有對抗呂布的資本的!

綜合的講張飛 趙雲 馬超 顏良 文丑 五個人能與呂布戰到百合而不敗,只有關羽一人可以真正地跟呂布一較高下


姚小貳


個人觀點認為,在《三國演義》小說當中,下列的武將可以和呂布單挑:

(1)孫策。孫策人稱“小霸王”,是東吳基業的開拓者之一。孫策曾經跟隨乃父孫堅一起上陣廝殺,然後孫策在兩軍陣前是喝死一人又夾死一人,由此孫策是博得了“小霸王”的稱號。

(2)典韋和許褚。在《三國演義》小說當中,典韋和許褚二人,一則都是曹操麾下的虎賁猛將;二則都是很善於拼命的主兒;三則與呂布單挑的話未必會輸。所以把典許二人放在一起來打榜了。

(3)蜀漢“五虎上將”當中的,關羽,張飛,趙雲和馬超。其一,“虎牢關劉關張三英戰呂布”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了,在此也就不再贅述了;其二,趙雲在長坂坡在曹操百萬大軍中,是殺了一個七進七出,聲名之盛一時無兩,也不必多說的。而馬超既能在葭萌關與張飛挑燈夜戰,又曾經跟許褚惡鬥過。馬超也是完全可以考慮和呂布來進行單挑的!

(4)《三國演義》後期的小將文鴦。文鴦的衝陣殺敵,絲毫也不遜色於趙雲。文鴦可以說是《三國演義》後期的“第一武將”,單挑呂布也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此外,曹操陣營當中的“獨目將軍”夏侯惇;東吳方面的“東萊太史慈”等人,在《三國演義》裡的表現可圈可點,也都是應該考慮與呂布放手一搏的。










紅船之歌


據單老評書,及史書記載,能和呂布單挑的,只有,劉備手下大將(長山趙雲,趙子龍)俗稱,長勝將軍,

曹操手下大將,(典韋)此人勇猛無比,

還有,劉備手下,(馬超)武藝超群,勇冠三軍。

江東猛虎,(孫策),文武雙全,十分了得。






巴黎街角A


能和呂布單挑的有的是,首先,張飛就曾幾次與呂布有交手,第一次虎牢關,張飛先大罵呂布“三姓家奴”,然後提槍飛馬戰呂布,大戰五十於合,關羽劉備也陸續上場。

還有就是張飛故意搶了呂布得戰馬,呂布來找,張飛大罵,又遇呂布戰在一起,一百回合左右,被劉備勸下。所以張飛就可以與呂布單挑,而且張飛幾次主動挑戰呂布,沒有什麼結果。所以首先張飛可以與呂布單挑,那麼,蜀國的關羽趙雲馬超,應該都能與呂布一戰,曹操那裡像許褚張遼等也可一戰。東吳的太史慈封也可一戰!


路遙lgy


三國裡當然有能和呂布單挑的武將。

我們先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分析。

呂布在演義中的單挑戰績並不出彩,死在他手上的只有兩人,而且都發生在虎牢關之戰時。

第一個是河內名將方悅,被呂布五回合刺於馬下。第二個是上黨太守張楊部將,交手只一合便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

這兩人的水平只有三線實力,武力值在70左右(滿分100),呂布殺他倆非常正常。

不過呂布在之後的單挑戰中,就再未殺死過對手,這些對手都可以和呂布過上幾招。

首先是孔融部將武安國,善使一柄長柄鐵錘。他和呂布交手十回合,被呂布砍斷手腕敗退。雖然落敗致殘,但好歹在三國武力第一人保全性命,實力也是了得。

第二個是公孫瓚,和呂布戰不數合落敗而走。公孫瓚出戰主要是給袁紹看看,作為十八路諸侯沒必要拼命。真正打起來,公孫瓚也能抵擋一陣子,但最終還是敗退。

第三個是夏侯惇,濮陽之戰時和呂布交手,打了幾回合跑了。

第四個是許褚,和呂布交戰二十回合不分勝負,真正體現了實力。

第五個是袁術部將李豐,三回合被呂布刺傷手掌敗退。呂布之所以放水是因為不想和袁術撕破臉皮,否則殺他輕而易舉。

以上這些人只有許褚勉強能和呂布一戰而不落下風,其他人雖然落敗,但好歹保全了性命。

那麼就沒有人能和呂布好好打一場麼?當然有,只有張飛一人。

在演義中張飛和呂布單挑次數是最多的,一共有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好幾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氣勢上不落下風。

第一次是虎牢關之戰,張飛見公孫瓚敗退第一個衝上去攔住呂布,兩人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眾人大驚。後來關羽和劉備相繼上場,“三英戰呂布”,呂布漸不能支退回關內。

第二次是呂布偷襲徐州,張飛醉酒撤退時和呂布相遇,張飛雖然火冒三丈,但畢竟酒意未醒,氣力不支而敗退。呂布也沒去追他,一來畢竟還要和劉備處關係,張飛萬一有個閃失,自己不好交代。二來誰知道醉酒的張飛有多大的力氣,把他逼急了也不好應付。

第三次是小沛之戰。呂布因張飛偷馬引兵來攻,張飛在城下和呂布大戰一百餘合不分勝負,這一次真正體現了張飛實力。隨後劉備怕張飛有閃失,鳴金收兵。

呂布估計心裡也挺怵,目前能和他大戰一百回合的只有張飛一人,再打下去還真不好說。所以從戰績分析來看,只有張飛能匹敵呂布。

那趙雲和關羽為何不能?

雖然趙雲斬將數為演義第一,但很多都是秒殺二流、三流武將刷的數據,真正和一流武將打持久戰他並沒有多少優勢,所以肯定打不過呂布。

關羽和趙雲一樣。他和龐德、徐晃打個平手,碰上呂布只有敗退的下場。

再從正史的角度分析。

雖然單挑是演義中武將作戰的常用方式,在歷史中很少出現。不過歷史中呂布還真和一人單挑過,此人就是董卓部將郭汜。

郭汜聽從賈詡建議攻破長安,和呂布相遇。郭汜主動對呂布說,咱倆單對單吧,讓士兵退下。呂布同意了郭汜的要求。

於是在兵荒馬亂的長安城內,還真就上演了演義中出現的場景:呂布郭汜兩方士兵在後呼喊,郭汜和呂布兩人在陣前對戰。

最後的結果是呂布用矛刺中了郭汜,郭汜所部士兵上前解救了郭汜。


石頭說歷史


以事實為依據,三國裡張飛隨時敢單挑呂布。三英戰呂布一戰,張飛獨戰呂布,戰至五六十回合,張飛不落敗績,關羽隨即舞刀縱馬殺來,關張對呂布前後夾擊,戰至四五十回合,呂布不落下風,劉備見關張難以取勝,舞動雙股劍,從斜刺裡縱馬殺來,劉關張三人圍著呂布,轉燈籠般砍殺,又戰至三四十回合,呂布見難以取勝,虛晃一戟,找個破綻,呂布輕鬆地跳出包圍圈走了。從此戰看來,三英戰呂布百餘回合中,張飛單獨接了呂布差不多七八十招,關羽沒有幫上張飛任何忙,劉備上來,呂布見難以取勝才撤退。由此可見,張飛隨時敢單挑呂布,但久戰張飛必敗。關羽萬萬不敢單挑呂布,關羽爆發力強,刀沉馬快,殺人只在兩三招內,久戰關羽就不行了,並不出名的龐德,和關羽大戰上百回合,關羽就氣力不支撤退了,由此可見關羽久戰不行。三國中,敢單挑呂布的,當屬張飛,張飛隨時敢單挑呂布,其餘就很難講得清楚了。雖然說三國綜合武為值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但我覺得,久戰的情況下,馬超.張飛.趙雲.典韋.許褚屬於同一級別,但是,就算他們敢去單挑呂布,久戰也是必敗。從三英戰呂布一戰來看,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名不虛傳。


66華99


當然有了。

正史裡,呂布的特點是,有膂力,便弓馬。就是力氣很大,擅長騎馬射箭。考慮到他在北部邊疆長大,他的騎射功夫應該深的遊牧民族的精髓。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騎馬射箭。十八班兵器,弓箭為首,因為它可以殺人於百步之外。老話講,大將軍不怕千斤,就怕一寸。這一寸,說的就是弓箭。

步射已經很厲害,騎射更加殘暴。精準的騎射是把弓箭的遠射火力與戰馬的超強機動性相結合。

任你有千斤之力,他騎著馬遠遠射一箭。誰也沒辦法,追他又追不上,打又打不找。惱火的很。

所以,呂布擅長騎射,這是很厲害的。轅門射戟這件事,充分說明呂布的箭射的又遠又準。

要和呂布單挑,必須找一個同樣擅長射箭,或者不怕弓箭的。


擅長射箭的首推太史慈。

慈長七尺七寸,美鬚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嘗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

太史慈箭不虛發,可與呂布一戰。


不怕射箭的。

要數關羽。關公常常中箭,胳膊上中過箭,額頭上也中過箭,但是武聖就是武聖,小小弓箭又算什麼。直接衝過去幹就是了。關二爺可與呂布一戰。


上將噯福斯


如果說打贏或者打平呂布,絕對沒有。

如果說能和呂布戰數十上百回合,還是有的。

首先演義中三英戰呂布之時,張飛就獨自與呂布大戰百餘回合,未分勝負。

以此來推斷,關羽,馬超,趙雲,典韋,孫堅等和張飛武力基本持平,都應該能和呂布戰上數十回合沒問題。

我個人認為如果黃忠處於年輕武力鼎盛時期,能堅持更長時間。黃忠以六十之齡尚可以和鼎盛關羽戰至平手,後來更是以七十一歲高齡力斬夏侯淵,以這樣的戰力,和呂布至少戰兩百回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