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1000站的F1 它其中的奥秘可不止你想的那些

上周末,F1中国大奖赛正式落下帷幕,“小固”自然也是F1的铁杆车迷之一。这次比赛不仅仅只是19赛季其中的一个分站,更是F1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1000站。

自2004年落户上海以来,F1中国大奖赛已进入第16个年头。从舒马赫赛车生涯的最后一座分站赛冠军,到汉密尔顿在这里几度“封王”,F1中国大奖赛可以说是见证了诸多传奇。

虽然“上赛”对大家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别具一格的赛道结构仍然是新、老车手津津乐道的话题。赛道整体造型犹如一个翩翩起舞的“上”字。它既是利于大马力引擎发挥的高速赛道,也是被众多F1赛手看作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赛道之一。总长5451米的上赛场,具有7处左转弯道及7处右转弯道,其中以1号弯接2至4号弯的“红河湾”最为凶险。

从位置上看,“红河湾”正好位于“上”字的起笔处,是每一个车手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笔”下得如何,决定了后面的发展。因此,激烈的拼抢经常会发生在“红河湾”,这里不仅成就过一批赛场新星的冠军梦,也毁掉过诸如一代车王舒马赫的“晚节”。

当然,“上赛”对轮胎也有着很高的要求。还记得有位车手说过:“一般在大部分的分站比赛中,对后轮考验会比较大,但在上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前轮,因为前胎非常容易出现颗粒化现象,很容易就对整体的赛车操控产生影响。”

可能大家会以为,一台F1赛车的引擎和空气动力占了很大的比例,但其实在赛车界有个公认的说法:在决定赛车成绩的诸多因素中,赛车及车手的水平占50%,轮胎占据30%,其他保障技术占20%。由此可见,轮胎也是诸多影响赛车表现变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知道每条F1轮胎,都要经过多道复杂工艺才能制作。设计轮胎的工程师如同厨师,除了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外,还需要掌握“火候”以及“调味”。可能民用轮胎在设计时,考虑的主要是耐用性,通常一套轮胎可以达到几万公里以上的寿命。但一套F1的赛车轮胎最长也只能使用几百公里,同时与F1赛车其他部件的开发原则相同,轮胎材质也得要更轻和更坚固。

不难发现,一路走来,轮胎始终为F1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单纯以提高性能为目的,到限制赛车速度保证安全,再到增加超车以提高观赏性,F1轮胎的发展历程与F1技术的发展相互对应着。在这里,“小固”不得不提到F1历史上战绩最辉煌的轮胎制造商——固特异。

从1965年,本田车队在墨西哥大奖赛上为固特异夺得首个分站冠军后的33年中,固特异总共获得了368个分站冠军以及358个排位赛杆位,并创造了362个最快圈速。这个纪录至今仍是第二名轮胎供应商的三倍多。也正因为此,固特异成为了唯一被FIA官方授权,且能在民用轮胎中使用“F1”作为轮胎命名的轮胎厂家。

虽然“小固”只是列举了在F1历史上最有成就的轮胎赞助商,但其实各大轮胎厂商在这赛车运动中,为此付出的努力真不是我们常人能所想象的。其实,对于近几年来的F1赛事来说,轮胎依旧非常关键,尤其是每个车队的换胎策略都各不相同,看似简单,其实最终可以决定赛车最终的排名。当然,这难道不就是F1赛车所带给我们的魅力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