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总是错过真爱是个什么体质?

点击下方,音频内容更精彩呦~@^_^@~

内容摘要:

但凡上过小学,肯定听过杜牧的名字。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他写七言绝句特别厉害,诗歌成就很高,但是因为他前头已经有个杜甫了,所以只能称呼他为“小杜”,乍一听总有种骂人气量狭小的感觉。

在课文上看到的杜牧,总是在批判这个,批判那个。游赤壁的时候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过华清宫时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夜泊秦淮,大家把酒言欢,他却非要作“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每次他写时政内容,都能在大唐时政论坛引发人们激烈的讨论。

可是你别看杜牧谈起政治头头是道,好像很严肃的样子,其实他撩妹技能也是很强滴。

高彦休的《唐阙史》里面就记载了一个杜牧的故事: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美,可是还不够尽善尽美。”

后来他在人群中,看到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

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了,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想来当时杜牧意气风发,觉得自己肯定仕途顺遂吧。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等到杜牧做湖州刺史的时候,已经十四年过去了。

杜牧兴冲冲来的小姑娘家,那个小美人果然长大以后愈发美艳动人,可惜已经嫁人了,孩子都生了俩。

没办法,十年之约已过,杜牧也不能责怪人家不等他,只能选择原谅,失魂落魄的回到家,哭晕在厕所。

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叹花》: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此诗一出,那种伤感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为之哀叹。

不知道是不是体质有问题,杜牧同学动不动就会错过感情。他与那个小姑娘除了一见钟情,没什么别的爱情纠葛,错过也就错过了。但是杜牧与张好好的爱情,就真的值得唏嘘一番。

杜牧的《张好好诗》,已经把这段故事说得差不多了。

《张好好诗》序: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晴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离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简单来说,唐文宗大和二年,杜牧考上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杜牧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

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传师和弟弟沈述师都是文学爱好者,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杜牧经常往沈传师家中跑,听歌赏舞,蹭饭蹭酒,还对沈家中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张好好长得美,歌唱的也好,沈家兄弟都颇为赞赏。

张好好对杜牧也颇有好感,俩人经常约会,湖中泛舟,才子佳人,本来是一段佳话。但是沈述师也看上张好好,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快就纳为自己的妾。

张好好是沈传师的家妓,沈传师又是自己的领导,不管怎么说都不能跟人家抢女人啊!杜牧只好带着酸楚回了长安。

大和八年,杜牧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当时那个万人迷的张好好居然成了卖酒女。当年放在心尖尖上的人啊,如今却过得如粗落魄,想想都觉得心酸。杜牧感慨万分,写下了这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这也是杜牧唯一的传世墨迹。

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据说后来杜牧死后,张好好特地来到长安,在杜牧的墓碑前哭了好几天,悲恸而死。

人生自是有情痴啊,可惜有情人难成眷属,但是有能够愿意为自己而死的爱人,已经足够了。

不过,男人总是有多情和无情的两面,至于对谁多情,对谁无情,男人说了算。我猜……大概是要看脸的。

杜牧也不总是像他诗歌中表现得那样多愁善感又温柔,他还有另一篇《嘲妓》,颠覆你的想象。

《嘲妓》: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一车白土将泥项,十幅红旗补破裈。瓦官寺里逢行迹,华岳山前见掌痕。不须惆怅忧难嫁,待与将书问乐坤。

一次杜牧经过陕县,在酒店消费的时候,喊了一个妓女陪酒,可惜这个妓女长得不怎么和杜牧先生的胃口。可是自己叫的陪酒女啊,哭着也要把酒喝完啊。喝完就完了,还非要送人家一首诗。杜牧这诗骂人不吐脏字的讽刺对方身形肥大,粉厚如墙,看来唐朝也并不全是以胖为美啊。

看看杜牧的《叹花》,看看他对张好好的念念不忘,再看看《嘲妓》,不难发现,男人对你深不深情,温柔不温柔,关键在于你好看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