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男孩自杀:三流家长看成绩,二流家长看成长,一流家长看自己

云南镇雄县15岁的男孩小龙(化名)服农药自杀。

小龙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对他也无暇过问。根据小龙遗书和邻居描述,父亲是个暴脾气,在外过得不如意,回家经常打骂孩子。

性格孤僻又叛逆的小龙自尊心强,一直默默忍受,最后为了“给自己一个解脱”,选择报复性自杀。

小龙的遗书中,他指责父亲总给他压力,让他难受:

我的爸妈在这些年里没有一天他们照顾过我,但我不恨他们,因为他们有很大的负担……但我受不了气,不要把脾气撒在自己儿女身上,他们是无辜的,上帝把他们送你们身边是希望他们得到爱,而不是父母的怒火……爸爸,我死了,你就高兴了,你句句逼人,我没有办法,独有一死方休止……你的不孝儿子,当然也是啥子事都干不了的一个儿子,自己珍重。”

认清现实,敢承认自己的平凡,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把过多私人预期压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家长才更难能可贵。

自己从不读书看报,却要求孩子热爱学习;

一边抠脚看剧刷小说,一边骂书桌前的孩子脑子太笨;

整天往家里撺掇牌局,用钱打发走问题的孩子,又要求他功课不许落人后。

在教育上,是“三流”家长,却想当然以为,自己的孩子必须成为“一流”。

教育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把要说的话做给孩子看。

杨澜谈及自己的教育经历:“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三流的家长看成绩,二流的家长看成长,一流的家长看自己。

三流的父母想拥有一流的孩子,这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