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肺癌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地联手布局控烟“一盘棋”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已成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根据国家安全中心公布的数字,目前每年癌症发病人数已经超过430万,其中肺癌接近80万或超过80万,所以中国肺癌的发病和死亡给世界的贡献率在35-40%之间。”近日,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在京津冀媒体控烟宣传活动上表示,我国属于烟草消费大国,拥有3.16亿的烟民,7.4亿人遭受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影响,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是世界第一,这是我国肺癌如此高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有数据表明,30%的癌症死亡,包括90%的肺癌死亡,都和吸烟有关。其中,京津冀地区肺癌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肺癌的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肺癌发病率位居全国首位

不可否认,中国肺癌发病率过高与庞大的烟民数量有关。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年生产17000亿支香烟,是世界第二烟草生产国——美国的2.5倍。全球11亿烟民中中国占3.5亿。其中15岁以上人群总吸烟率高达33.5%,这与国际社会的控烟目标相距甚远。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

从发病率来看,中国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瘤和胰腺癌是我国主要的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7.00%。

其中,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其后依次为胃癌41.0万例(比重达到10.79%)、结直肠癌37.0万例(比重达到9.74%);随后是肝癌和乳腺癌,占比分别为9.59%和7.33%。肺癌位居男性发病的第1位。

除此之外,更多患癌的人,是因为空气污染和人体呼吸进体内太多的有害物质造成的。

“肺癌确确实实是一个被‘气’出来的病,农村的城镇化、高楼耸立以及汽车数量增加,都使我们的PM2.5超标。另外,不仅仅是空气污染,我们的水污染、土地污染、食品污染,甚至是心理污染,也就是生活方式的不良化,抽闷酒、喝闷酒都会导致肺癌的发病率升高。”支修益表示,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今年的几个学会、协会将共同联手,推出让全社会关注肺癌这个被“气”出来的病。

曾有一调查显示,北京市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史、住宅附近500米内有污染源、家族肿瘤史、以及因亲人去世、家庭不和、工作失意等导致的精神创伤史等。事实上,自1977年以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就一直位居第一。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无烟草行动技术官员孙佳妮介绍,据世卫组织统计,全世界吸烟人口已突破十亿,每年有700多万人因烟草而失去生命。

京津冀联手共建无烟环境

中国有高达三亿人吸烟,是全球最大的烟草消费国,不过,令人备受鼓舞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对在公共场所禁烟表现出了意愿并作出承诺。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2015年6月1日开始实施,公共场所、工作场所无烟环境全面提升。但据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餐厅和写字楼仍为控烟“重灾区”,投诉量较高。

“从2015年开始,北京全面禁烟,后来,上海、深圳也全面禁烟,这都是一线城市,随后,兰州、西安这些城市也实现全面禁烟,这些城市本身是中西部城市,经济发达程度并不如一线城市那么好,但是,像西安这样的城市,我去过之后,感觉它们的无烟法规实施之后改观还是非常明显的。”无烟草青少年行动基金项目官员温思思表示,京津冀是一家,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在健康中国战略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战略的指引下,利用北京的资源和经验推动周边城市控烟立法,为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建无烟环境提供技术保障。

就此,京津冀健康城市联盟秘书处、北京市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段佳丽介绍了“京津冀控烟协同发展项目”、“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控制吸烟”工作进展:京津冀三地将联手通过多层次的控烟宣传教育、建立融媒体控烟宣传矩阵、形成立体化的控烟宣传网络,传播控烟核心知识,共同打造无烟环境,推进控烟立法,实现无烟奥运的目标。

除此之外,京津冀地处一个三面环山、形成高1000米弧形屏障“簸箕状”的地形,污染物容易进不容易出,加之京津冀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不足450毫米,全年静风逆温天气在20%以上,这也是京津冀本身的一个弱势。

“还有就是,我们京津冀是物流的重要阶段,内蒙的油、山西的煤都得从这儿运,东北三省也得从这儿运,所以,京津冀加起来的整个燃煤总量超过3.5亿吨,机动车超过2500万辆。为此,重度污染城市7个在京津冀地区。”支修益表示,就此,国务院已加大投资,规定京津冀联手开展流行病调查,建立雾霾暴露和效应响应关系,开展我们的PM2.5的毒理学和转化医学研究,其中包括对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疾病、肺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