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的“蝶变”故事(四)

近年来,宁陵县各级党组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照脱贫攻坚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查找补齐短板,巩固提升增效,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全县上下党员带头干,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摘了“贫困帽”、打了“翻身仗”,实现了从落后到先进,从贫瘠到富饶,从平淡到惊艳的美丽“蝶变

,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宁陵党建开辟专题栏目《贫困村的蝶变故事》,集中报道全县各乡镇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在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发展致富产业、创新工作机制、认真履职尽责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经验做法,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集智慧、凝聚力量、激发斗志、鼓舞士气。

故道明珠桃园关

黄河故道大堤南侧,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柳河镇桃园关村,近年来,在柳河镇党委和县商务局的共同帮助下,桃园关村着手改造黄河故道十里长堤,开发千亩冬桃种植基地,一跃成为宁陵又一绿色生态旅游风景区。目前,千亩冬桃园,桃花灿烂,油菜花金黄,吸引四面八方的人前来赏花游玩,该村已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这里良好的生态、清新的空气着实让人神清气爽,独具特色的黄河故道旅游给桃园关村人辟出了一片光明与富庶。

桃园关村是柳河镇东部最大的一个村委,北靠黄河故堤,南连310国道,人杰地灵,是个古村落。由郑庄和关上两个自然村组成。有村民756户,2612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280人,是国家级贫困村。

抓党建促脱贫

桃园关村第一书记王卫东通过党建工作的开展,充分认识到只有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才能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因此,王卫东驻村以后把党建工作作为重要抓手,在工作中始终牵住“党建引领”这一牛鼻子,把党纪法规、政策常识、农村致富信息纳入到“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学习、村民组长会议,在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教育的同时,及时传达最新政策信息,提供增收致富门路。村党支部通过设岗定责,明确无职党员的职责,变“无责”为“有责”,使无职党员找到了集体归属感和职责荣誉感,同时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号召影响着周围群众。引导贫困户改变被动、依赖、观望心理,激发其内生动力,教育和引导贫困户脱贫最终还得要靠自己的勤劳致富奔小康。王卫东和村“两委”班子千方百计为贫困户找门路、想办法的同时,还心贴心、面对面地与贫困群众进行思想交流,帮助他们坚定脱贫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让脱贫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在“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中凝成共识。

让桃园关美起来

群众期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2018年是桃园关村脱贫年,第一书记王卫东和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先后实施项目19个,总投资约849万元。硬化路面2万多平方米,一纵一横两条主街道加宽至8米;新修桥梁一座;新建了村室、文化室、卫生室;新建12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文化舞台,宽敞大气;220盏路灯和4盏广场大灯,一到晚上整个村庄灯火通明;对24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16户贫困户房屋进行修缮,解决了全村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对96户贫困户进行了改厕和六改一增,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86户103人吃上低保,低保参保户达到应保尽保。

产业扶贫增后劲

脱贫后不返贫,必须有产业作支撑,桃园关村在发展产业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多方协调,引进了河南慈善总会投资兴建依旧传情服装分拣工厂,厂房面积6000平方米,安置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人,每月每人收入可达1800元;新建3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一座,为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分红;建设惠宁合作社分厂一座,以每亩每年1200元,租用桃园关村民的土地,而且产生效益后,还给村民一定的分红;大力发展冬桃种植面积,现在冬桃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亩,2019年已到了盛果期,增加群众收入,提高村民幸福指数。村民张诗生感慨道:“穷了大半辈子,干了大半辈子的农活,做梦都没想到,如今的靠堤吃堤就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我们村支部的带领”。

令人骄傲和欣喜的是,桃园关村曾代表宁陵县顺利接受中国民盟中央调研、河南省脱贫攻坚实施项目审计验收考核、河南省第三方脱贫评估团评估三关考评,为我县争得了荣誉。

“人心齐,泰山移”。如今,走在脱贫致富路上的桃园关村,在县商务局驻村第一书记王卫东和村“两委”班子的坚强带领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便民服务更加贴心,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正一步一个脚印,迈向踏实而稳健的乡村振兴之路。

中共宁陵县委组织部主办的官方微信“宁陵党建”(ninglingdangjian)致力于党建工作宣传,党员教育培训,先进典型推广,促进学习交流,服务党员群众。

欢迎您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投稿邮箱:nldjwx@163.com

策划:张 建

统筹:朱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