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脑补吗?该醒醒了!

现在是2018年的年底,每到年底我们都会开始关心接下来的一年过得好不好。前两天一位朋友给我看了一张图,这张图上写了一些字:“刚才在路上遇到一只狗,我蹲下来问它我2019年的运势,它考虑了一下说‘汪’,这下我就放心了。”

一个很有趣的小贴图,这让我想到,我们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我们总需要一些支持,总需要一些证据。说支持和证据,其实追根究底下来其实都是不具体的,它也没有任何支持的力道,可是我们就是会因为这样子而感觉到安心。就像这则小故事,一只狗它不说“汪”,不然它要说什么呢?可是因为这样的讯息,我们就会在大脑中合理化它的叫声,我们就会对自己说“的确,我的2019年会是很旺的!”

这是一个怎样的现象呢?这个现象在心理学里边,叫做“确认偏误”。“确认偏误”是将我们所得到的新讯息解释成和合乎既有的理论跟世界观或内在信念的倾向。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内在会不断的合理化,而合理化的方向是不断的朝原本我们已经确信的方向至框架。

举个例子,学生时代都有考试的经验,如果今天你考的不好,有可能你会想“出题老师一定是针对我”,但是很少人会想“其实是自己不够用功”。回头想想,其实我们根本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出题人是针对谁,出题老师要面对的是全体考生,他何必要面对某个特定的个人呢?况且他又是如何知道你对哪一些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呢?可是或许我们内在是这样子相信被针对的时候,我们会好过一点,总比去承认自己不用功来的要容易一些。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当一个少年走在路上,看到迎面而来的少女对着他微笑的时候,他心里会想什么?他可能回想“这个女生一定队伍有意思”,可是事实上更合理的说法应该是“这个女生本来就是与人为善,多数时候都是面带笑容的,她的笑容并非给你,而是她自己本身就有保持微笑的习惯。”所以为什么我们会很多的偏见,有一句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什么我们当局会“迷”呢?就是因为我们不断的自我合理化,不断地活在“确认偏误”里面。

最后我们来分享一个达尔文的例子,达尔文说每次他的观察和他自己相信的理论发生抵触的时候,他就会特别认真地对待这些新发现。一直以来他会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强迫自己要在三十分钟之内把那些与他理论相互矛盾的新观察记录下来。他很清楚,一旦超过三十分钟,我们的单脑就会主动将这些否证给遗忘掉。也就是说我们的单脑很难去接受自己相信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很难接受自己的认为是有偏差的。

回到你的身上,你对于很多事情,你对于他人,对于你自己,是不是有一点“确认偏误”呢?我会说,当我们去面对确认偏误时,这实际上是一个健康的自我怀疑。就像我们常常说“爱情是盲目的”,当我们处在一个不是太好的情感关系中时,我们可能会不断的合理化,可能会对自己说“他只是一时这样,他平常对我是不错的”,可是你却忽略了你要的不是“不错”的关系而已,你要的可能是一个真正圆满,真正适合你的情感关系。可是话说回来,我们有没有真正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