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信访工作现场会暨“镇海经验”推广会在镇举行 县域“信访超市”年底前覆盖甬城

4月2日下午,宁波市信访工作现场会暨“镇海经验”推广会在宁波市镇海区举行。全市各兄弟县(市、区)学习借鉴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镇海模式”,在各自县域建设“信访超市”(矛调中心),提升县域矛盾化解服务水平。

宁波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宋越舜强调, 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省、市委统一部署,学习“镇海经验”、推广“镇海模式”,大力推进县域“信访超市”(矛调中心)建设,并发挥“信访超市”的牵引作用,使之成为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的综合平台,形成一站式、一体化解决矛盾纠纷的“聚合效应”,不断提高信访工作水平。宁波市委常委、秘书长施惠芳主持会议并就重点工作落实提出要求,镇海区委书记林雅莲参加现场会,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斌介绍镇海建设一站式信访超市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实践经验。

当日,与会人员参观了镇海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近年来,镇海区创建一站式“信访超市”——将信访、司法、法院、人社、教育、建交、劳动人事仲裁院等10余个部门纳入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通过“重点部门集中常驻、一般部门轮换入驻、涉事部门随叫随到”三种形式,实现“一站式联合接待、一揽子调处纠纷、一条龙服务群众”,是全省率先创建并实体运行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镇海“信访超市”实行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劳动仲裁、诉讼服务、信访调处“五位一体”运行机制,是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总枢纽。

与会人员还来到两处信访代办点——庄市街道光明村和澥浦镇十七房村,详细了解信访代办制运作情况。今年2月起,镇海区在十七房村、光明村先行试点信访代办制,网格长、人民调解员、信访干部等组成代办员队伍,代办员根据群众委托或者走访发现的矛盾隐患、信访苗头,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群众诉求、关切和意见建议。这一创新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和“代办员帮访”,建立了全域信访“流动超市”,让群众“一次不用跑”也能解决问题,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一线。

“在全市,镇海是唯一一个各项信访数据都十分亮眼的县(市、区),这与‘镇海模式’的成功应用是分不开的。”宋越舜在会议讲话中强调,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深刻理解建设县域“信访超市”(矛调中心)的重要意义,通过整合县域各种资源,做实做强做大县域信访工作,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县域及以下基层。

宋越舜指出,建立县域“信访超市”(矛调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工作,既要有实体支撑,也要有软件设计,要把握好组织领导架构、工作运行机制、场地设施、要素保障等基本要素和关键环节,精心建好“信访超市”(矛调中心)。宋越舜要求各县(市、区)党委副书记为该项工作“第一责任人”,上半年要实现“信访超市”(矛调中心)运行机制建设全覆盖,年底前建成实体化运行平台。

宋越舜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斗争精神,以建设县域“信访超市”(矛调中心)为纽带,持续推进“无信访积案县(市、区)”创建、县级领导下访接访、信访代办制度探索等年度信访重点工作,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宁波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