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她,成就了戏曲界的“流行歌曲”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连懵懂的孩童,都能哼唱两段儿。

其实黄梅戏的“出身”,还是比较小众的,其传唱度并没有现在这么高。

它起源于湖北黄梅,壮大于安徽安庆,最开始只是民间的采茶小调,曲调悦耳动听,风格轻松明快,就像戏曲界的“流行歌曲”,灵活百变,通俗易懂。

如果说,越剧是一个清婉女子,京剧是一个雍容贵妇,那么黄梅戏,则是一个精灵古怪的可爱丫头。

黄梅戏从地方民歌,发展到现在,和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与一个人的贡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她就是严凤英,中国黄梅戏发展的开拓者和传播者。

严凤英故居

01 不要命也要唱戏

严凤英小时候,有个颇为男性化的名字,叫严鸿六,七八岁上,她回到家乡罗家岭,被当地悦耳动听的黄梅调,深深吸引住了。

孩子虽小,主意却大,虽然知道学唱黄梅调,会被族人所不容,但小鸿六,仍然坚定的想要拜师学艺。

那时,年纪尚小的鸿六,就开始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努力,她白天上学,晚上看戏,边看边研究,边学边唱,沉浸其中,已然入迷。

很快,她甜润的好嗓子,惟妙惟肖的表演,就被黄梅调的老艺人严云高发现,两人一拍即合,不久,小鸿六就背着家人正式拜师,取艺名凤英。

学艺期间,严凤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普通人,起码要师傅教三遍,才能学个大概,她不用,一遍即成,最可怕的是,有天赋的人还比别人努力,她从不因自己的天赋而惰怠于学习,只要有时间,就对着镜子学戏,学唱,学表演。

怕什么来什么,严凤英学戏,还是让爷爷知道了,一时间爷爷震怒,祠堂也扬言要把她沉塘。

人们常说,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可是对于严凤英来说,她的黄梅戏,她心中的艺术追求,比命还重要,生命受到威胁的关口,她仍不愿放弃决心要走的路。

万般无奈之下,严凤英选择了逃,也开始了她搭班唱戏的流浪飘摇。

小小的严凤英有这样的坚持和勇气,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没有什么故事,是无缘无故发生的。会定目标的人千篇一律,但面对诱惑、强迫甚至威胁,能够坚持选择的寥寥无几。

02 就是要当王者

凭借超高的天赋和持续的努力,严凤英很快就名声大噪,

1951年,她带着改编后的三个小戏《打猪草》《兰桥会》《柳树井,首次到上海,参加华东戏曲的汇演。

漂亮的唱腔,美到极致的扮相,会说话的眼睛,细腻的情感表达,让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黄梅戏一下子红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终于开始知道,有这样一种有趣又接地气的戏,叫做黄梅戏。

被认识,被知道,严凤英觉得还不够,她骨子里就有一股争强好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儿。

即便在生活中,跟朋友打牌,也一定要赢,如果输了就要一直打到赢,朋友哭笑不得:“我说我饿了,到吃饭时间也不让走,就要赢才行。”

严凤英牟足了劲儿:黄梅戏,我一定要唱出个样儿来。这股倔劲儿也成就了她事业的一个个高峰。

1955年,严凤英赴上海拍摄黄梅戏故事片《天仙配》,她扮演其中的七仙女。

从接到角色的那一刻起,严凤英就没闲过,白天唱,晚上唱,吃饭唱,洗澡唱。

谁也不知道,天上的七仙女,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于是她日思夜想,时时刻刻提炼人物,用人的心态,去揣摩神的心理。

苦心人,终不负,严凤英,近乎完美的塑造了七仙女的形象,《天仙配》放映后,打破了当时戏曲电影观众的最高记录,严凤英的名字也随即家喻户晓。

其实,关于黄梅戏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但不管如何争论,一个事实从来都是毋庸置疑的,便是:

《天仙配》的上映,才真正让黄梅戏深入人心,蜚声海外,成为著名剧种的开端。

从来没有人,把曾经的民歌,唱到这样的的高度。

也许有时候,成功和失败之间只差一股劲儿,便是争强好胜,永不服输,一定要做到最好的倔劲儿。

03 从不躺在荣誉簿上

1959年,严凤英又出演了黄梅戏电影《女驸马》,再一次将黄梅戏推向了高潮。

彼时,凭借《天仙配》、《女驸马》等作品,足以让严凤英带着她的黄梅戏,在戏曲界站稳脚跟,但是,她却从没停下前进的脚步。

严凤英的本事,就是从不躺在名誉簿上。

即便已名扬四海,她对待黄梅戏,一如当初那般认真,上进,勤恳。

为了演活戏里的赵五婶,一个农村妇女,严凤英跑到大街上,看到一个典型的农民,就在后面跟着人家,学人家如何外八字走路。

甚至直接跟到人家家里,看这个妇女是怎么做饭,怎么下田干活,怎么用筛子筛东西,最后她都学会了。

正式演出时,严凤英演活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毫无违和感。

她还多次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一个学生到江苏省艺校学习,回来后,严凤英向学生请教一段水袖舞蹈,学生一脸惶恐:“师傅,你要我教你啊?”严凤英却满不在意:“没关系,你好的我也可以学嘛,我们互相学习”。

守着荣誉睡觉,那就不是严凤英了。

她不断地汲取,不断地提高自己,四年后,又带来了经典中的经典,《牛郎织女》,这时的她已先后主演了大小剧目六七十出。

用作品引爆全国的传播高潮,是很多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严凤英却凭借她的执着,她的倔强,她的永不止步,做到了不只一次。

她对黄梅戏传播与发展的贡献,在戏曲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有的人遇到阻碍就调转方向,有的人走到瓶颈就瞬间泄气,有的人得到荣誉就止步不前。

但如严凤英这样的艺术大师,却用异于常人的心态和不容置疑的实力,征服世界,成为黄梅戏熠熠生辉的代表,在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