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对丨收涩之王——桑螵蛸与制酸之王——海螵蛸

桑螵蛸是小编的童年,小时候跟爸妈进山的时候奶奶总说,要是在山上发现了“马螂强窦”(家乡话)的话,一定要带回家,用它碾碎的粉末可以治疗中耳炎,于是小编的童年中就深深地记下了这味表面灰褐色,材质软绵绵的中药,直到长大了才知道它的学名叫桑螵蛸,并且是螳螂的卵鞘。

和它名字相似的还有一种中药叫海螵蛸,矿物药,它与桑螵蛸是兄弟搭档,两者都是大王,桑螵蛸是收涩之王,收敛固涩作用最佳;海螵蛸是制酸之王,为治疗胃酸过多的佳品。

名字的由来

为什么叫“桑螵蛸”呢?

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李时珍从它的轻重来解释,认为它状轻飘如绡,故为螵蛸;另外一种说法是卢之颐从螳螂的个性来解释,“螵从票,蛸从肖,言劲疾轻举,类母性也”;而命名为“桑”是因为其“生于桑树之上”。

桑螵蛸来源于三种螳螂,不同螳螂所产的卵鞘习称也不一样,大刀螂的卵鞘习称“团螵蛸”,小刀螂的卵鞘习称“长螵蛸”,巨斧螳螂的卵鞘习称“黑螵蛸”。

三者的区别见下图

团螵蛸

长螵蛸

黑螵蛸

三种桑螵蛸的比较

海洋矿物药

海螵蛸是一种海洋矿物药,来源于乌贼科无针乌贼或者金乌贼的内壳,因其形如海螵,且出于海中,故名为海螵蛸,又叫乌贼骨。收集它的内壳后,将其洗净,干燥便可用,生用的主要成分是CaCO3,煅烧后的主要成分是CaO。

两种乌贼所产的海螵蛸的区别

金乌贼的内壳

功效与配伍

桑螵蛸与海螵蛸都属于收涩药,两者共同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桑螵蛸属上品药,主调养性命;海螵蛸属中品药,主调养性情。根据《本经》的记载,发现两者都可以用于女子血闭和无子,“血闭”指的是因血脉不通而月经不来;“无子”指的是生不出孩子的病症,《本经》认为桑螵蛸可以增阴精,使人能生小孩。

两种螵蛸五味都属咸,入肾,桑螵蛸有补肾助阳的功效,是典型的补阳药,同时可以固精缩尿,用于虚证的遗精、滑精。而海螵蛸没有补阳的功效,它可以固精止带、收敛止血、收湿敛疮,但这些作用都较微弱,现在海螵蛸多用来制酸,治疗胃酸过多。

现代临床上常把两种螵蛸配伍使用,桑螵蛸出于桑木之上,得桑木之津液,禀秋金之阴气,善于滋肾助阳,固精缩尿;而海螵蛸生于海水中,禀水中之阳气,能收敛止血、制酸止痛。二药配伍,一阴一阳,阴阳结合,可以增强收敛止血、止带、涩精缩尿的功效。[1]

古书中没有记载桑螵蛸与海螵蛸共用的方剂,关于桑螵蛸,较出名的是《本草衍义》中记载的一个方子—桑螵蛸散,方中以桑螵蛸、龙骨收敛固涩,再加入人参补心气,菖蒲开心窍,茯苓通心气于肾,远志通肾气于心,整个方剂通过配伍有补肾养心、涩精止遗的功效,常用于心肾两虚的小便频数,心神恍惚。

参考文献:

[1]施今墨对药/吕景山著.—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2

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首家融“天然”和“文化”于一体的半敞开式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