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快樂學鋼琴?

黃晴清


提這個問題的家長,估計也和眾多家長一樣,認為孩子學鋼琴是很枯燥的事情,或者是沒有找到孩子學鋼琴的樂趣,來尋求解決辦法。我的這個回答內容多,主要是想告訴大家,彈琴本身就是快樂的事情,別把它看成枯燥乏味的事情。

對於幾歲的琴童來講,家長的心態和看法,就決定了孩子的心態的看法。你認為是快樂的,他就認為是快樂的,你認為是枯燥的,他就認為是枯燥的。所以,孩子能不能快樂的學鋼琴,最初真的是要看家長是不是認為學鋼琴是快樂的事情。

我看過很多家長和老師寫的文章,大多數都指出了孩子學琴、練琴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是我的觀點不同。我認為不論學習什麼,都和學琴一樣,都是需要大量練習的。

如果說大量練習的學科,就是枯燥乏味的話,那很多人都不要上學了,因為學數學需要每天做練習題,學語文需要每天寫漢字組詞造句寫作文,學英語需要背單詞背句子等等。

我們生活中的無論哪個領域的擅長者,都是付出大量努力和鑽研的結果下,才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大家仔細想想,郎朗學鋼琴,從3歲開始,到17歲一舉成名,用了14年。而普通的大學本科生,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考上大學,天天語數外,生化物,是12年。這12年過得輕鬆嗎?每天的作業量是多少?難道不需要每天做習題嗎?花費的時間比練琴少嗎?孩子們不覺得枯燥乏味嗎?

我媽媽的同事的兒子,上完初中沒考上高中,他的家裡給他報了職業高中學廚師,學了三年去北京打工,後來自己又鑽研新菜,別的廚師都下班了,他每天熬到凌晨一兩點,反覆嘗試新菜,終於成功的研製出自己的獨特的新菜,一步步的榮升為總廚。用了8年時間,加上上學的3年,是11年。現在他是廚師行業的專家,年薪50萬。在別人眼裡研究新菜是多麼枯燥乏味,可是他樂此不疲。怎麼樣,比大學本科生差麼?

我的同學從小就立志當一名醫生,大學考入北京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在北京安貞醫院做了一名外科大夫,專門做心臟手術。從小學到博士畢業多少年?20年。成為科室有名的一把刀,又用了5年。怎麼樣,比郎朗多吧?學醫枯燥乏味嗎?外行人恐怕體會不到吧,但是他說他就是喜歡,喜歡自己能救人的感覺,覺得這樣自己的人生就有價值。這就是他當醫生的終極快樂。

所以說,不是3000萬琴童就只能出一個郎朗,出一個李雲迪,而是先要拋開別人的觀點,看看在你的思想裡學鋼琴本身到底是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之後,我們再看你的孩子天賦有多高,你自己作為琴童家長付出的努力夠不夠,還有能不能在學琴的過程中找到新的樂趣。

第一,你的孩子天賦高,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朗朗。

別給自己的孩子設限制,覺得孩子只能把鋼琴當個愛好,彈著玩玩。郎朗的天賦是他父親郎國任發現的,電視上演《貓和老鼠》,貓彈完鋼琴,郎朗就把曲子扒下來彈出來了,那時候郎朗才不到3歲。這真的叫天賦。但是普通孩子就沒有這樣的天賦嗎?有的孩子2、3歲聽別人唱歌,聽幾遍就能唱出來,不跑調,這就是天賦高啊。所以,別覺得世界上只有郎朗才有天賦,你的孩子也有。

第二,你的孩子究竟有多麼熱愛音樂,不僅要靠孩子自己努力,還要靠家長付出的堅持。

我們還拿郎朗做例子,郎朗的成功有30%的功勞來自於他的父親郎國任,為什麼?從小的音樂啟蒙是父親郎國任完成的,到後來郎國任辭去公職,專職在家為郎朗陪練,從郎朗上的第一節鋼琴課,到他去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習,郎國任一節課都沒落下。老師一次課講1個小時,郎國任回家陪練3、4個小時,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研究。郎朗不想練琴的時候,是郎國任的高壓使他堅持下去;郎朗不被專業老師看好的時候,是郎國任給了他堅定的信心,堅信自己的孩子是成為鋼琴家的料,家裡砸鍋賣鐵借錢,參加國外的比賽。想一想,我們自己,有哪一個能做到郎國任這一點。如果個個都能做到郎國任,那麼世界上就不只一個郎朗,中國的鋼琴家將在世界音樂領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三,學習鋼琴、學習音樂真正的樂趣在哪裡?

回到正題,怎麼讓孩子快樂的學習音樂。那麼首先,希望我在上面的論述中,已經改變了家長對於“學琴是枯燥的、練琴是乏味”的這一觀點的看法。

我們現在來說學習音樂的快樂。聽音樂,演奏音樂,創作音樂,這是逐步升級的快樂。家長們都有經驗,你的孩子一歲多的時候,他聽到好聽的音樂,會跟著音樂自由的搖擺身體,手舞足蹈,這就是音樂帶給他的最初的快樂。

演奏音樂,當你的孩子開始學鋼琴了,他不只需要老師教,不只需要家長陪練,更需要聽眾。需要聽眾的認可,需要聽眾的掌聲,告訴他的辛苦練琴沒有白費,讓他享受掌聲。

創作音樂,創作音樂不只是作曲家才能做的事情,當你的孩子在樂譜本上寫下第一個音符的時候,他就開始享受創作的樂趣了。我的孩子從上課第一天起,回家就在樂譜本上寫音符,現在寫了5個本子,有的有旋律,有的沒有,但是他每次上課的時候,都要給老師彈一下自己寫的曲子。你能想象到一個5歲半的小朋友,在老師面前演奏自己的曲子,是有多麼驕傲和自豪嗎?貝多芬是4歲開始作曲,我的孩子是5歲開始,我的孩子無法複製貝多芬的成功,但是他們都在創作上擁有同樣的樂趣。

所以說,第一,從思想上,不要先入為主的認為學鋼琴是枯燥的、乏味的,一定要給孩子傳達出學鋼琴是快樂的、好玩的、有意思的事情,孩子才能感到快樂。第二,要幫助孩子找到學琴真正的樂趣,給他找聽眾,創造演出的機會,鼓勵他進行創作。第三,向郎朗的父親郎國任學習,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高壓,在孩子想放棄的時候,給予堅定的信任和信心,在學琴和練琴的時候,認真學習,認真陪練。

我相信,如果能做到上面三點,中國也能多出幾個郎朗。



小琴童王奕霖


咱得說小孩子學鋼琴這事,現在都成了風氣,很時髦的感覺。咱們讓孩子學這個,提個問題,有學音樂的天賦嗎?啥叫音樂天賦?就是爹媽給的,超過別人自己所獨有的,比如聽力,當然,咱就讓孩子瞎玩玩,無所謂的,但是要想深入學習這就必須要測聽力,我說的測聽力可不是一般醫院的檢查,別搞混!我說的就是測音樂方面的聽力,好像國內還沒有吧,我不太清楚,誰知道請賜教。國外有,不達標的,人家就會勸您學學玩就行了。因為到達一定的程度以後,靠勤奮也就是個熟練的演奏者,成家就難了。再說老師,咱不是崇洋迷外,可外國的老師在孩子啟蒙階段確實能把孩子的情趣發揮出來,讓孩子覺得這東西太好玩了!可是您遇到的孩子是不是都是在家在大人的催促下,苦練基本功,您讓孩子快樂,我是覺得很難。讓他快樂練琴,首先是好的老師,沒有好老師,就知道死記根本快樂不起來。


茶香茗語


給你推薦一個很有經驗,趣味教學的頭條鋼琴號,“安媽說”,會有滿意的答案。


小荷育兒經


方法最重要,同時如果有認識的小玩伴一起學的話孩子的積極性肯定能上升一大截,雲租琴旗下的貝芬思頓鋼琴教室有很多學習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