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為人才鬆綁減負



“三晉英才”支持計劃是一個集聚人才的品牌,堅持高端引領、梯次配置、整體開發,構建“塔尖”亮、“塔身”壯、“塔基”牢的完備人才梯隊,全力打造支撐山西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優秀隊伍;是一個牽引改革的龍頭,優化全省人才工程的設計,進而撬動人才培養、評價、流動、激勵等關鍵環節改革,促進形成人才工作爭創一流的強勁態勢;是一個創優服務的體系,圍繞“人才成長鏈”構建“跟進服務鏈”,聚焦重點需求精準發力,必將激發各類人才的內生動力。

要改進工作作風,著力解決困擾人才的形式主義問題,避免簡單套用管黨政幹部的思維管人才,真正為人才鬆綁減負,使其有更多精力創新創業。

在全省“三晉英才”支持計劃啟動大會上,省委書記駱惠寧指出,要改進工作作風,著力解決困擾人才的形式主義問題,避免簡單套用管黨政幹部的思維管人才,真正為人才鬆綁減負,使其有更多精力創新創業。

如果說,解決待遇問題是為了吸引人才,解除人才的後顧之憂,那麼,只有真正為人才鬆綁減負,才能發揮人才的作用,釋放人才的紅利,真正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也就是說,待遇留人是前提,事業留人是關鍵。可是,在工作中,許多人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平時對人才愛用不用,等到要離職了才覺其重要,然後又用盡手段阻止人才自由流動。這就要求從根本上轉變“你不幹有的是人幹”的土圍子思想,尤其是以行政命令代替管理、以行政思維評價人才的做法一定要改。既要淡化行政色彩,避免行政干預對創新創業造成干擾,同時也要學會情感管理。總之,要讓每個人才都有被需要的職業尊重感,有施展才能的職業自由度。

對於真正幹事創業的人才來說,最在乎的是能不能做成事情,有沒有施展自己才能的舞臺。這就需要營造人才發展的梯度空間,創新人才評價機制,破除唯學歷、唯文憑、唯論文的急功近利心態,科學設置人才評價標準。要針對不同學科門類、不同評價對象、不同環節科研活動的特點,建立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程序規範,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影響。同時優化人才晉升機制,讓有能者有位,革新晉升機制,給有想法、有作為的人鋪平道路,真正做到不看資歷看能力,讓人才擺脫束縛,大展拳腳、盡展其長,減少人才計劃“帽子化”現象,進而激發人才潛力,增強人才的事業感、職業感、歸屬感。

另外,還需要優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把人才從繁冗的文山會海和繁瑣的項目申報中解放出來,簡化科研項目申報和過程管理,推行“材料一次報送”制度,合併財務驗收和技術驗收。賦予科研單位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使用自主權,科研人員可以在研究方向不變、不降低申報指標的前提下自主調整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

總之,只有完善人才的管理、使用、激勵機制,真正為每一個人才提供幹事創業的舞臺,使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落實到具體人具體事上,才能留得住人、用得好人,激發各類人才的內生動力。(來源: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