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改革打破“小圈子” 王濛新角色为速滑发展注入强心剂

4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在京召开全国速度滑冰项目“固点”工作会议,会上宣布由王濛出任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教练组组长。从去年5月的跨界跨项速度滑冰集训队主教练到如今的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教练组组长,看似只是王濛个人头衔的变化,实则是中国速度滑冰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开启了大幕。作为这场改革的急先锋,王濛自称“敢死队长”,此刻,中国速滑的光荣与梦想都寄托在了这位奥运冠军身上。


▲全国速度滑冰项目“固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尴尬,过去一年无中国运动员进入世界前三

在当日进行的就职演说中,王濛自比是中国速滑的“敢死队长”,话虽悲壮,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速度滑冰确实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

众所周知,夏季项目得田径和游泳者得天下,冬季项目得速滑者得天下。速滑作为基础大项,在冬奥会上设有14个小项。

中国开展速度滑冰的时间很早,但直到1992年冬奥会上,才由叶乔波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又经过了22年的等待,张虹在索契冬奥会上取得了金牌零的突破。以往中国速滑在短距离上还有一定优势,但近几年,不光短距离的优势不在了,中长距离的差距也被拉大了。

平昌冬奥会上,中国速滑队在三个小项上没有获得参赛资格,仅有高亭宇摘得了一枚铜牌。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18-2019赛季,速度滑冰世界杯66场比赛、世锦赛32场比赛中,没有一名中国运动员站上领奖台。可以说,中国速度滑冰已经被甩在了后面。

反观近邻日韩,近几届冬奥会他们一直有着良好的表现,并涌现了李相花、小平奈绪等奥运冠军和代表人物,甚至在欧美人长期垄断的中长距离也被亚洲人打破,韩国选手李承勋曾经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男子10000米金牌得主,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又获得了男子集体出发项目金牌。

2022年冬奥会,中国作为东道主,中国冰雪人秉承着“我们办赛要精彩,参赛同样要出彩”的目标和使命。速度滑冰项目,继承担全项目参赛的任务,又承担着参赛也要精彩,在赛场上争金夺银的任务,可以说不容有失。虽然过去的一个赛季涌现出了不少新人,但距离冬奥会参赛要出彩的目标还差得很远。

决心,“小圈子小作坊的发展方式”非改不可

成绩不佳、后劲不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于中国速滑界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作为主管部门的冬运中心并未回避。

出席“固点”工作会议的冬运中心主任倪会忠表示:“我国速滑界长期存在训练理念观念落后,以往成绩的获得取得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缺乏科学指导。国际上大量运用的科学训练手段和方法,在我们的训练中几乎不存在。同时封闭和狭隘的思想盛行,国内与国际速滑界,国内与国内速滑界之间不交流不学习,因循守旧,习惯于传统的小圈子,小作坊的发展方式。缺乏开放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国内速滑界长期无法形成合力,大量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和集中使用,大量优秀运动员无法在更高的平台和更广阔的空间里得到锻炼。”

倪会忠的发言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国速滑并非没有人才,而是因为平台、资源配置、训练方法等问题导致了整个项目发展不理想的现状。

改变,必须从现在开始!这是上层领导发出的最强音,速度滑冰管理机制和体制改革首当其冲。


▲王濛就任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教练组组长。

在听取多方意见后,冬运中心将王濛这样的年轻教练推上前台,并出台了速度滑冰项目“固点”工作实施方案,由王濛牵头担任教练组组长负总责,宏观设计、分项攻关。

此次改革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冬运中心牵头部署,重视程度和改革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展现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对王濛能力的高度认可。去年5月底,由王濛担任主教练的跨界跨项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在北京成立,经过了一个赛季的发展,队伍无论在管理水平、训练保障还是运动成绩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俄罗斯大冬会上,王濛首次率队参加世界大赛就获得一金。在短道速滑青少年世锦赛上,由王濛队中选拔出的队员和其他队员合力拿到男子3000米接力金牌。

成绩的取得是一方面,王濛作为主教练协调各方力量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受到了上层领导的一致认可。在这一次的改革大潮中,王濛再次被推上前台就不足为奇了。

希望,宏观层面改革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

据了解,本次冬运中心对中国速度滑冰的改革,不仅仅局限于组建一支国家队备战2022冬奥会,而是将目标着眼于该运动的长远发展。根据规划,未来将设置高规格的速度滑冰领导小组,改革将涉及到国家队本部建设、五大团队组建以及建立健全运动员分级奖励机制等等。

具体到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的组建,在接受新任命之后,王濛提出了新的组队方案,方案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国际速滑形势分别成立短距离、长距离、集体出发三个攻关团队,每个团队分成“夺标组”“发展组”“青年组”三个梯队,此外,还会有一支队伍叫“跨项组”,同时承担大道速滑和短道速滑的人才培养任务。

在竞赛方面,王濛提出,所有国际赛事必须通过选拔决定参赛名额,必须由国家队承担参赛任务。世界大赛前,国家队会提前出台选拔机制进行选拔,地方如有个别突出运动员达标,需进入到国家队内相应的组别进行集训备赛,再由国家队统一安排参赛。

在中国过往冰雪发展历程中,国家队与地方队在用人、竞赛、训练等方面有过不少冲突,各个地方队之间勾心斗角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有鉴于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在新的组队方案中,王濛着重考虑到了国家队和地方队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她提出国家队和地方队需要团结一心,今后的国家队将实行新的管理理念和奖励机制,概括起来就是“责任由国家队担当,利益向地方队倾斜”,使得在中国从事速度滑冰事业的每个人,都能分享荣誉、分享发展、分享未来。


▲今年3月,王濛率队参加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

从长远看,此次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速滑机制和体制,合理配置优势资源,科学有效训练,协调好国家队与地方队的关系,充分保障教练员、运动员的切身利益,必将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注入新的活力!

据悉,新一届速滑国家集训队将于4月15日在北京集结,今年的任务是参加2019-2020赛季的各项国际赛事和青年冬奥会,做好“固点”的阶段性工作,进而为北京冬奥会积聚实力,培养队伍。

中国速滑的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