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让个人和企业都有自己的“主页”

4月10日上午,上海市政府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情况通报会。张春海 摄

2018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一网通办”。2019年,上海又进一步提出,让老百姓和企业在网上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这项措施是否已经落地?

4月10日上午,上海市政府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情况通报会。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指出,上海率先推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通俗地讲,“一网通办”就是面向企业和市民的所有政务服务都“进一网、能通办”。这个“一网”,是指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政务服务网络,逐步使企业和市民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上海于2018年成立了大数据中心,中心的命名如何得来?

应勇解释称,在研究的时候,最初设想是建立“上海市政务大数据管理中心”,后来觉得大数据不应该限于政务数据,很多公共数据、公用数据应该也属于大数据的范畴,所以把“政务”两个字拿掉了。后来想,数据重在应用,不能重在管理,数据一定要从以部门管理为中心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不能应用的数据就是数字,只有应用、开放才能实现其价值,所以把“管理”两个字也拿掉了,最终定名为“大数据中心”。

应勇进一步指出,2018年,上海实现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电子证照四大基础数据库数据的归集,并初步建立了公共数据汇聚、互联、共享和开放的机制。

截至目前,“一网通办”平台注册企业和公民用户数已超过950万,目前已接入1339项政务服务事项,90%的网上办事事项可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167项民生服务事项实现了全市通办。

随后,上海又推出了随申办App,移动办理,一键办理,像“网购”一样方便。2019年,再提出“双减半、双一百”,就是接入在线服务平台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再减一半、提交材料再减一半,对100项政务服务事项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再增加100项民生服务事项全市通办。

如何实现“双减半”?应勇说,以后能不能每个个人、企业都有自己的主页,信息都在里面,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证明材料。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工作方案》,将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一网通办”,“我们有信心把这件事情做得越来越好。”应勇说。

【应勇市长回答记者提问实录】

人民日报:北上广深是大家讨论比较最多的城市。作为上海市市长,您怎么看待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有没有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应勇: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我认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要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体现在上海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稳定在7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增速。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上海不能不要制造业,而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比重不能低于25%。总书记要求上海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切实做到“两个防止”,即防止资金、资源、资产脱实转虚,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所以我们会夯实产业基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注重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国家给上海的定位是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我们必须牢牢认清和把握城市核心功能,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三是发挥好上海的优势和资源。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城市的核心功能,就要发挥上海的优势和资源。上海最大的优势是开放,最大的资源是人才,发展的动力是改革、是创新。我们要更加注重城市的发展环境,不仅是硬环境,更重要的是软环境,包括营商环境、法治环境、安全环境、人文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的发展,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是结构更优、效益更好、发展更趋协调、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请您介绍一下“扩大开放100条”推出以来的落地效果,以及今年上海扩大开放的总体考虑和工作重点。

应勇: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上海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得益于开放,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要发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朝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通过开放,我们吸引了外资企业,外资企业以约占全市2%的企业数量,贡献了全市20%的就业、27%的GDP、33%的税收、60%的工业总产值和65%的进出口。进出口贸易也是开放的表现,2018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2万亿美元,占全国的27.9%、全球的3.4%,居世界城市首位。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宜早不宜晚,宜快不宜慢”的要求,加快制定实施了“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提出5个方面、20项任务、100条扩大开放举措,并狠抓落实。目前已有93条落地实施,还有7条正在推进当中。在这100条中,近1/3属于金融领域,去年上海新增持牌金融机构68家,一半以上是外资金融机构。又比如,特斯拉新能源车项目以独资形式成功签约落户临港地区,今年1月已正式开工建设,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感叹:“这是中国速度、上海速度!”

不仅如此,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具体体现。上海将坚定不移地推动包括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等各领域的开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去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一网通办”,今年上海又进一步提出,让老百姓和企业在网上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请问这项措施是不是已经落地了?

应勇:上海率先推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通俗地讲,“一网通办”就是面向企业和市民的所有政务服务都“进一网、能通办”。这个“一网”,是指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政务服务网络,逐步使企业和市民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如果说农业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工业社会的生产资料是机器,那么信息时代的生产资料就是数据。去年,我们成立了大数据中心。在研究的时候,最初设想是建立“上海市政务大数据管理中心”,后来觉得大数据不应该限于政务数据,很多公共数据、公用数据应该也属于大数据的范畴,所以把“政务”两个字拿掉了。后来想,数据重在应用,不能重在管理,数据一定要从以部门管理为中心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不能应用的数据就是数字,只有应用、开放才能实现其价值,所以把“管理”两个字也拿掉了,最终定名为“大数据中心”。

我们曾经讲过一句狠话,所有依靠财政支持的政府部门,它的信息系统如果不能与大数据中心互联共享,财政就不拨款。去年我们实现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电子证照四大基础数据库数据的归集,并初步建立了公共数据汇聚、互联、共享和开放的机制。“一网通办”平台注册企业和公民用户数已超过950万,目前已接入1339项政务服务事项,90%的网上办事事项可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167项民生服务事项实现了全市通办。我们推出了随申办APP,移动办理,一键办理,像“网购”一样方便。我们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系统重构政府部门内部业务流程,重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有些甚至是革命性再造。今年我们提出“双减半、双一百”,就是接入在线服务平台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再减一半、提交材料再减一半,对100项政务服务事项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再增加100项民生服务事项全市通办。如何实现“双减半”?以后能不能每个个人、企业都有自己的主页,信息都在里面,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证明材料。

总之,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件大事。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和我一起参加了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不久前,李强同志和我又一起参加了“一网通办”工作推进会议。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工作方案》,将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一网通办”,我们有信心把这件事情做得越来越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