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旭青:患病医生坚守一线 万例手术锤炼“点名医生”

她是一名妇产医生,已成功完成一万多例手术,接生两万多名婴儿,用医者仁心呵护着万千生命的健康;

她又是一位癌症病人,先后接受过子宫癌、结肠癌两次大手术的考验,用坚韧和豁达,书写着生命的顽强。

她就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衡水市“最美医生”、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妇产科主任田旭青。

三十年风雨路,万例手术锤炼“点名大夫”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河北医学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田旭青就来到了二院。至今,已经三十年。三十年,田旭青由一名普通实习大夫,成长为闻名全市的妇产科权威。

田旭青带头创立了妇科微创治疗中心,荣膺衡水市妇产学科带头人。她主持开展的妇科微创治疗阴宫系列手术和妇科腹腔镜手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开创性实施的生殖道畸形致经血潴留的手术处理、中西医结合治疗ABO血型不合、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及放化疗,填补了衡水市空白。她的学术论文多次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其中6篇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奖。三十年来,由她亲自主刀的妇产科手术过万例,由她亲自接生的婴儿超过2万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田旭青精湛的技术和忘我的付出。

去年的大年初一晚上11点,忙碌一天的田旭青刚从医院走出没多久,科里便打来电话,一位腹腔内大出血的急诊患者情况危急,需要紧急动手术。她挂了电话立即赶回医院。患者当时已出现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手术中发现腹腔内积血达3000ml以上,这是一例罕见的大月份宫壁妊娠破裂,其破裂口与子宫内膜不通,而破裂肌层活动性冒血,田旭青考虑到患者已经DIC,导致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及出血。不断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新鲜血800ml,血浆400ml,冷沉淀12单位……。在紧张的手术台上只听见她在不断的下着口头医嘱:田旭青凭多年经验与娴熟技术,立即阻断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取出胎儿、胎盘,修补缝合子宫,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成功挽回了患者生命。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那一刻,田旭青实在坚持不住了,眼前一黑,晕倒在手术台下。后来大家才知道,她已经腹泻很久了,身体严重透支导致虚脱。

工作就是我的药,一位病魔打不倒的医生

2009年,田旭青觉得身体有些异样,月经不正常,出血异常多,而且超声也提示肿物逐渐长大。身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她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可那时正是衡水二院评估母婴医院的关键时刻。作为妇科和产科的学科带头人,如果她选择在这个时候休假,无疑对评审工作极为不利。可如果继续拖延,肿瘤可能发生变性。最终她选择了留下来,隐瞒了家人和同事,顶着压力和病痛的折磨,始终和同事们奋战在一线,依旧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2010年,衡水二院母婴医院评审正式通过,举院欢庆。可田旭青却由于没有及时诊治,子宫内膜上发现了0.7*0.4*0.2厘米的间质肿瘤。

在院领导的督促下,田旭青做了子宫全切手术。然而一年后复查时又检出了结肠癌。鉴于她的身体状况,手术后,院领导让田旭青休息半年时间。可一个多月后,她不顾家人的阻拦和领导的劝说又来上班了。每天早上8点,必定去病房巡诊;下午下班前,去探望一遍病人。当大手术离不开她时,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挥膊上阵。她说:“在医院,我能忘记我的病痛,能帮科室医护人员分担责任,更重要的是,我是国家和医院培养出来的大夫,还有很多人等着我去医治……”

第二次手术前夕,提前在医院就下了导尿管。原定好坐夜里到北京的火车。可临上车,田旭青接到了科里的电话,一个从外院转来的重度妊高症的患者,胎死宫内,孕妇因重度失血已休克,血压为零,生命垂危。田旭青二话不说,就从车站往手术室赶。深冬的夜里,寒风刺骨,到医院时,田旭青的手已冻得僵直。为了能快速恢复知觉,她一次次把手伸进滚烫的热水里。手术中,病人的呼吸心跳曾一度停止,田旭青一站就是6个小时,走下手术台,她又晕倒在工作岗位上。醒来后,她生怕病人有危险,赶往重症监护室去看望这位患者,这一守,又是15个小时,最终病人奇迹般地睁开了双眼。没有人知道,这近20个小时中,田旭青一直在插着导尿管坚持工作!而此时,距离她自己预约的北京的手术,已整整过去了一天!

虽然经历了两次重大手术,然而见过田旭青的人,都说她不像病人,都想知道她对抗癌症、治疗“绝症”秘密。田旭青说:“别把病当成病,工作一忙就忘了,这反而成了治病的良药。”

桃李不言自成蹊,医术、人格的双重传承

田旭青来妇产科时,算上她只有5名坐诊大夫。而现在,妇产科已壮大为妇科与产科36名大夫的大妇产科,在田旭青的精心调教下,个个都是业务尖子,人人都是工作能手。田旭青用自己的言传和身教,带出了一支认真细致、能打必胜的“田家军”!

田旭青对年轻大夫们非常严格,从病历书写到整个诊疗过程,都要求他们必须一丝不苟。田旭青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如果来住院的是你自己的亲戚,你会怎么做?这就是她对青年医师的要求,对待病人,要像亲人。一天中午11点左右,病房里来了一个孕足月胎盘早剥的病人。眼见着患者剥离面逐渐增大,出血越来越多,情况十分危急。年轻大夫们第一反映就是给田旭青打电话。因为,只有田旭青在场,他们的心才会踏实,而田旭青,也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刚走下手术台的病人。“没事,我来上台。”她把风险自己承担,把责任自己承担,同时也把病人的安危放在了第一位。胎儿娩出后,如果切除子宫,是符合指征的,手术将很快结束。可患者只有31岁,田旭青在台上死死地用力捧着乏力的子宫:太年轻了,一定要尽力保住。她指挥年轻大夫们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反复观察患者各项检查指标。1个小时过去了,汗珠大滴大滴的顺着她的脸留下。2个小时过去了,手里的子宫慢慢变红,变硬,缩小,各项指标也逐渐上升,好转。“好了,好了,保住了!”大家为一个年轻的母亲保住了生命和子宫而欢呼,可那一刻,田旭青已汗流满面,脸色焦黄,几乎虚脱在台上。身教胜于言传,田旭青用实际行动,为年轻大夫们树立了一个信念: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田旭青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深深影响了女儿。高考填报志愿时,女儿选择了医学院校。现在大连医科大学读研。女儿说毕业后,要凭自己的实力加入“田家军”,做一名心有大爱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