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大太陽下午很熱咋釣魚?需要夜釣嗎?

大鯉魚工作室


春季大太陽下午很熱咋釣魚?需要夜釣嗎?


春季早晚氣溫雖低,但出大太陽的話,氣溫也會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值,但就算太陽再怎麼大,早晚的溫差擺在這裡,溫度再高水溫也不會上升到夏天那般高度,所以即使在白天,也是非常有利於釣魚的。



正如我們常說的春釣淺灘,太陽的照射有利於淺灘處的水溫快速升高,而魚是有趨溫性的,它們一定會來到水溫上升較快的水域覓食。我們在選取釣位時,最好是選取水深1.5米到2米米,背北朝南的地方作釣。通常,陽光能長期照射到的水域水生動植物較多,常能吸引魚兒的光顧,如果輔以適口的窩料餌料,便能不虛此行!

說到夜釣,其實也是可以的,但安全和保暖方面始終要放在首位,釣點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地方,能約上一兩個有共同興趣的釣友出釣最好。現在正是垂釣鯽魚和鯉魚的季節,順祝釣友們大鯽大鯉!


隨波逐流話釣魚


春季下午很熱的時候釣魚,先做好防曬吧,雖然不至於中暑,但是曬一下午也不好受,太曬還是支釣傘吧!春季晝夜溫差大,下午太熱的時候也不一定好釣,主要是水溫,全天某一時段的水溫太高或太低時,魚口倒不是很好。我夜釣的多,白天釣的少,說說近兩次夜釣感受吧!


我這邊的水域,根據近幾次垂釣感觸,早上和晚上比較好,我白天也去的少,我這邊釣早上的朋友反饋魚口不錯,早上5點--10點左右吧,我主要以夜釣為主。白天主要是時間的問題,其次是還得對付小雜魚,車來車往,人來人往比較嘈雜。

夜釣我已經釣了幾周了,一般都是下午6點--11點,夜裡還是很冷的,10點以後降溫明顯,需要保暖。夜釣基本都是釣友,也有遛彎兒的,比白天要安靜很多,而且夜裡魚的個體要大一些。魚口基本從剛黑天開始就很不錯,也不是每次魚口都好,有的時候也行。我一般都是拉餌,不打窩子,基本不用紅蟲蚯蚓,所以我抽杆頻率要快一些,保持餌料在釣點的殘留度,保持釣點水域的霧化度,以便更好的聚魚。近兩次夜釣魚獲也一般吧,主要是有風,這風是說來就來,直接影響魚口,有時直接就停口了,需要有心裡準備,沒準費半天勁釣不了一會兒就沒口了。要是釣點離家近可以先去看看,魚口好在釣。或者可以多加幾個經常釣魚的朋友,想去前可以問問朋友魚口怎麼樣,省的白跑一趟!我主頁裡有近幾次魚獲視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春天這氣候氣壓紊亂,不好判斷魚情,最好出發釣魚前,問好朋友或釣友,省時省力!

以上是我北京這邊的水情魚情,不一定適合你,只能做個參考。純個人觀點,望大家指正、指導!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非同尋常0903


大前天中午29度多快三十度了,十點多去的,打窩以後老不上魚,天又熱,翻出一個帽子戴上,難道今天要做飛機回去?還是這七星漂不好用,反正看不到咬鉤的跡象,拉上來扔下去,逗一下吧,上魚了,一條鯽魚,然後扔下去數十秒鐘就拉上來,數十秒鐘就上魚,一直拉了二十幾條。天也太熱,後來拉了幾次沒上魚,這時老婆打電話,就回去吃飯了。最近還沒有過夜釣。野釣每年我都是過了五一以後,天熱到一定程度才夜釣的。主要看時間,白天沒空上癮了就夜釣!





孤獨野釣之鄉下野牙醫


春季大太陽下我不建議去釣魚。

一、

春季的大太陽還是蠻熱的,就比如說我這(湖南)今天有三十多度,我跑去釣魚臉和手曬的通紅通紅的,而且一天才釣十幾條小拇指那麼大的魚(不過這個魚還是很好吃的),一開始我也很納悶,後來才知道是水面與水底溫差太大,魚不太開口,以後要是這麼大的太陽我也儘量不去了。

二、

夜釣的話溫差大我也建議不要去釣魚,因為溫差大,魚兒不太活躍,會對釣魚產生影響。

要是溫差可以已的話,那就白天先把魚漂調好(因為晚上光線不好)提前一兩小時打窩,從太陽落山前去釣到十一點就收杆!到後半夜人也疲勞了,在水邊不安全。哦!對了,夜釣要注意保暖,畢竟現在還是春天,晚上還是比較涼快的。

夜釣要是沒人同行那還是不要去了,一個人很不安全。

好了,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對的地方還望貴人多多指教



釣魚仁阿炎


清明小長假既然沒有雨紛紛,最近溫度急劇升高,有很多地區的溫度已經有30多度,但你會發現早晚才十幾度左右,溫差特別大,如果要釣魚釣友們可以儘量選擇一早一晚,這樣會比較適合,一旦中午大太陽出來,溫度就快速升高,水皮的溫度也會隨之升高,這樣就會形成水皮和水底的水溫差,水底的魚兒也就會出現上浮的情況,同時水底和水皮溫差,看似平靜的水面就會有對流的現象,這時水中的魚是比較難釣。

春季大太陽,溫度高天氣熱,我們應該找個水溫變化小的水域,比如作釣水草群,或是當風背陽的水域,這時的淺灘魚相對不好釣,春季釣魚要記住魚的趨氧,趨食,趨溫性,每種不同的魚類對於趨溫的度數不同,有些魚喜高溫,有些不喜高溫。春季溫度太高,我們嘗試到下風口浮釣鰱鱅,鰱鱅喜高溫。釣友要根據春季溫度變化,隨機應變這樣才能有所收穫!

春季大太陽,溫度較高,很多釣友難釣魚,其實現在已經具備了夜釣的條件,當然夜釣要選擇儘量溫差小的天氣出釣,夜釣要注意安全,夜釣也要選好對象魚,不能盲目的作釣,根據水溫的變化,選擇好對象魚,帶上釣具享受夜釣的樂趣。

我是農村釣魚人表哥,以上是我的個人經驗看法,希望能幫到你,如果你也喜歡釣魚,有什麼釣魚的問題和見解,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相互探討!


農村釣魚人表哥


丈夫熱衷於釣魚,他把自己所釣到的大魚,名貴的魚拍成相片,貼在床頭牆壁上,並且一一註上它們的名稱、重量以及垂釣地點,樂此不疲,妻子見狀,便將自己的玉照掛在丈夫的床頭上,並在旁邊註明:“美人魚49.5千克,釣於人明公園”。小編給大家開個玩笑,活躍一下氣氛,那就進入今天的正題吧!

【初春釣魚五注意】

1、大家都知道,水溫在5攝氏度以下,鯽魚就不怎麼吃食,此時白天溫度升高,晚上溫度較低,這種情況出釣時間可選在午飯前後,白天氣溫上升水溫也逐漸上升,過了午時鯽魚便會三五成群的遊向水的上層曬陽覓食。

2、可能有些釣友覺得,在春釣鯽魚時,由於此時溫度還很低,魚開口較輕,吃餌料動作小,因而在魚剛一上鉤的時候就要立即提竿,以免跑魚!可能一些釣友還認為,春釣鯽魚時,由於此時的溫度還很低,魚開口較輕,吃餌料動作小,因此在魚兒剛上鉤的時候就要立即提竿,以免跑魚。

可能還有一些釣者認為,春釣時由於鯽魚膽小謹慎,吃餌之前一定會對鉤上的餌料進行試探,所以釣者在垂釣鯽魚,在發現浮漂有動作時,應該慢一點提竿,也防止跑魚造成驚魚現象。

3、初春時首選水面較小的池塘,大池塘由於水溫上升慢,魚躲藏在深水還沒有靠邊,具體選位時一定要選避風向陽的水草邊上,因其水溫餌料豐富,還應選陡岸深水處。

4、餌料選擇要甜要軟。冬季裡垂釣餌料多用腥,到了春季的時候再用腥的話,往往都避免不了小魚鬧窩。所以這個時候就要換成甜餌,谷香餌。當然如果沒有小魚鬧窩,那麼腥餌效果也不錯。不過根據實際垂釣的情況來看,春季用腥餌釣到的魚,往往沒有甜餌釣到的大。另外春季要打窩,窩料的量要適當增加一些,這個時候大體型的魚也開始活躍起來,即使在野釣中,也經常碰到大魚。

5、早春的時候,魚兒還處在半休眠半活動狀態,吃口還是比較輕,所以線組宜細不宜粗,鉤子宜小不宜大,浮漂儘量選用小號:主線1.0 0.8,子線0.6 0.4的搭配以適應不同的魚情。

以上五條是小編總結的春季垂釣小經驗,你們覺得咋樣?喜歡就關注一下吧!後期還會分享給大家更多小技巧!謝謝大家支持!


1我們一起去旅行


春季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季節,但是隨著溫度的持續上升,在清明節過後,最高溫可能達到25度以上,甚至30度,低溫也能達到15度以上。在這時作釣,如果想要獲得比較理想的魚獲,我們還要把握好作釣的時間段。

在此時間段垂釣,我們應該選擇早晨9:00之前和下午4:00以後,溫度稍微低一些的時間,魚開口會好一些。如果在中午作釣,由於強烈的陽光持續的照射,水面溫度過高,和水底的溫差過大,此時的魚兒,舒適度降低,攝食慾望下降,可能會停止進食。所以在此時間段作釣,是不明智的選擇,這時應該收杆回家。

其實在此時,夜釣也是可以了,我們選擇溫差相對較小的天氣,傍晚6:00左右趕到釣位。在天黑之前線組、餌料、浮漂等裝備都調整好,把窩也做好,這時作窩可以使用酒米也可以用蚯蚓、紅蟲顆粒等腥味較大的窩料來作窩。此時隨著太陽的落山,溫度也逐漸下降,這時的小雜魚,也慢慢挺口,餌料我們可以使用,稍微腥一些的,可以加大對魚的誘惑力。

此時的夜晚由於溫度稍低,水中的魚兒受溫度的影響,開口會變小,我們可以使用相對軟一些的魚竿,搭配比較精細的線組和吃鉛量比較小靈敏度比較高的浮漂,調低釣高,使雙餌臥底子線彎曲,可以減小魚吸食餌料的阻力,增加入口率。

在夜晚垂釣時我們可以使用夜釣燈,也可以使用電子漂,這兩種方法都是各有利弊。使用夜釣燈,無論是用藍光還是白光照射浮漂時,對野生水域裡的魚兒都有影響。但在使用電子漂的時候,由於漂體裡面,需要放置電池,電子漂的自身重量較大,所以會導致浮漂反應比較遲鈍。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使用。

從天黑至晚上11:00之前這個階段是上魚最好的時間段,把握好這個時間段,應該會有不錯的收穫,到11:00之後,溫度繼續下降,魚受溫度的影響會漸漸停口,此時我們可以收竿回家。

夜釣有風險,我們最好叫上幾個朋友一起來作釣,帶上保暖的衣服,以防感冒,驅蚊用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看法和更好的垂釣方式,請在下方回覆,謝謝。


悠然小釣


首先,我認為春季有大太陽時,下午非常熱的時候,建議不要去釣魚。其次,建議根據你們當地具體的氣溫情況來決定是否夜釣。

那麼,為什麼有大太陽時,不建議釣魚呢?第一:對自己身體不好,這種天氣下釣魚,人容易疲勞,也容易曬傷。第二:魚口很弱。氣溫高的時候,魚口會相對應的變弱,這時候跑出去釣魚,肯定收穫不了幾條,所以建議不要出釣。但是如果你執意要出釣的話,建議你考慮三個方面,第一要有較好的防曬工具,第二餌料一定要對口,不要選用太腥的餌料,第三尋找好的釣點。如果你遇到那種早上很冷,下午突然暴曬的天氣的話,恭喜你遇到好時機了!在做好前邊三項的基礎上,一定會有不錯的收穫,祝你大鯽大鯉哦!

那麼,要如何根據當地具體氣溫來決定是否夜釣呢?關於這個問題,可從兩方面考慮。第一早晚溫差比較大的情況下,建議不要出去夜釣。因為早晚溫差比較大,晚上氣溫驟降,魚口會變弱,夜釣的話魚凍的不想張口,自己也要挨凍,得不償失!第二如果早晚溫差不大的話,可出去夜釣。而且晚上會有不錯的收穫哦!這裡溫馨提示一下,夜釣一定要結伴而行哦!如果發生意外,也有個照應,畢竟現在不是夜釣高峰期,釣場夜釣的人肯定很少。


四海釣魚


春季三四月份的時候有時候遇到豔陽高照的天氣,可能很多剛釣魚的人會認為是一個出釣的好天氣,然後各種準備,最後在各種方法試過之後才以空軍結束垂釣。

其實這種天氣在春天經常會出現,這種天氣氣溫陡然上升,會導致上層水面的溫度上升,但是底層的水溫卻絲毫沒有改變,由於魚是趨溫性動物,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這時候的魚都集體上浮到水面來,有時候會砸巴著嘴,讓我們釣魚人好不手癢難耐啊。這都是正常現象,只要平時多注意觀察我們不難發現,不難總結經驗。

這樣的天氣我們一般可以考慮收杆休息了,因為魚還沒有適應巨大水溫差所帶來的環境,它們上浮水皮層,是出於生存所需,你想想它連活下去的問題都還沒解決,怎麼會去吃你的餌料呢?

另一方面,春天的晴天晝夜溫差太大,別看白天熱的像夏天,但是晚上的溫度還是很低的,水溫會更低,這時魚兒根本不會開口的,所以這時夜釣也是不可取的。





大別山小農人


還是給大家講下我二十年的經驗吧,老化說了一句釣無定式,確是真理,清明時節正上魚,但是有時天氣極好,確幾乎什麼魚都釣不到,主要原因是魚貓了一個冬天,現在還不太活躍,趨溫性極強,都在找地方曬太陽呢!不在水底,你釣底能釣到魚嗎?大家有沒有這種經歷,暴晴大下午,老是不上魚,就起來走走,在岸邊走動,淺到不能再淺的岸邊會突然竄出一條黑影?呵呵,這就是魚在曬太陽,所以春釣灘是對的,但是什麼叫灘?一般都認為一米左右就是灘灘?20公分也能叫灘?但是有時魚就在這20公分的水裡。我有三次經歷,釣點在湖北省十堰市鄖縣南湖水庫,第一次是在一個尖子上,打的3個窩子,釣深1.5,兩個小時一動不動,換第二個窩子1.2米,一動不動,一個多小時後換0.8米的窩子一個小時上了一個一兩的鯽魚,然後不動了,下午兩點多開始起風,杆子都甩不出去,沒法釣了,要換位置,那時候釣魚裝備不行,2000年前幾乎都是玻璃鋼魚竿,拿包,椅子,支架,兩個杆子沒有收拿不動了,就丟在路邊淺水裡,鉤上有蚯蚓,這是別人的菜地,頭年被淹了的,水底沒有雜草,早上路過時能看到光禿禿的泥巴底,有7~9米遠,估計深度從10~60公分延伸吧,起風后這裡全是渾水,看不到底了,把東西放到新釣位,三分鐘後回去拿漁網兜子,看見水裡的漂在橫著跑,尋思是餐條子,準備走,又想今天沒有釣到魚,餐條也要搞幾條,又回去提杆子,居然是一條3兩多的,意外驚喜,趕緊把魚摘了放魚兜子裡,連魚兜子一起拿到新釣點,準備把魚竿也移到新釣點,始終就不認為這個20公分的地方能釣到魚,肯定是碰到的,結果一提杆子,又一條1兩多的,當時就懵了,這淺也有魚?怎麼釣?漂子豎不起來呀!而且風浪這麼大,最後把一個漂尾剪掉,漂幾乎貼上了鉛皮座,還只能歪歪的斜立,就這樣,在這個淺水區釣了4斤多鯽魚,關鍵是風大打不了窩子,零零星星的上,5點多廠裡大客要開了,收杆,同事都沒有幾個釣的好。第二次3月份是和師兄一起在上游尾子上的河道釣,去了一看河裡清澈見底,當時坐長途車,走路去的,到尾子已經很累了,沒有辦法就在河裡釣,一上午就沒有上魚,中午搬家,師兄也是走一半路把魚竿丟淹沒的篙芭田裡,水深30公分,回來拿剩下釣具時看到漂動了,提竿一條半斤的,喜壞了,摘魚繼續把杆子丟那,回去收剩下漁具,再走到杆子那裡又上一條,這下好了,新釣點也不要了,我們就在田邊開搞,水面還有枯死的篙芭葉子,鉤子就甩在兩排篙芭中間,不時掛鉤,跑魚,到5點收杆兩人搞了11斤左右,第二個星期天還去那,一樣搞了10斤左右。第三次是在中游一個淺灘淹沒菜地,廠裡大客停在高處公路邊,下午兩點左右,有同事實在釣不到,在大客上休息,高處看到淺灘好像有魚,但是想的是水清沒法釣,一會起風了,岸邊的水先混,然後看到黑影陸陸續續從深水區進渾水了,他立馬把杆子裝好下車,開釣,用的七星漂,也沒打窩子,一會一條,附近的看到了都跑來,最後8米左右的地方站了差不多10個人,上魚就要打架,我也在其中,不過搞到2斤,最多的搞到4斤左右,主要是沒法看漂,立不起來,浪大了。總結來說,清明時節,大晴天,不要釣底,釣半水,釣草洞,起風釣渾水淺灘,陰天必須釣底,光底淺灘無魚。大晴天,深水下游區,釣點選在淹沒的樹或者雜物很多的地方,釣半水容易掛鉤,但是上的鯽魚都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