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純電動汽車會受電磁輻射嗎?主要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TNT爆圖


駕駛、乘坐電動汽車存在電磁輻射,輻射強度≈手機輻射的1‰。

純電動汽車使用的是直流電,直流電的方向是恆定不變的理論上直流電沒有頻率變化,但電流大小存在變化所以理論上仍會有一定輻射,但輻射可以低到什麼程度呢?

實測數據為:

大巴車是行駛中乘員區域磁場峰值強度在0.2μT(微特斯拉)左右。

A級純電動SUV中控區域約0.05~0.1μT左右,車門兩側無數據。

A0級純電動兩廂車中控區域約0.05μT左右,車門兩側無數據。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中控區域≤0.05μT,車門兩側無數據。

綜合大型車輛按照平均0.1μT計算,這一數據的概念可以參考參考國標限值:

允許在公共區域暴露的磁場強度為100μT、電場強度為8000V/m。

那麼電動汽車的磁場強度平均值僅僅為最高限值的0.01%,電場強度也僅僅是平均0.4~0.6V/m還不到限值的0.01%,所以電動汽車確實會有磁場有輻射,但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生活中常用的設備有太多遠遠超過電動汽車,比如:

1、男性使用的電動剃鬚刀峰值可以達到1500μT

2、大家都用的電吹風可以達到2000μT

3、手機距離人15公分時約0.3豪高斯,1豪高斯等於10000μT,自己體會一下。

從這些生活中不能離開的物品對比電動汽車,似乎電動汽車的電磁輻射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但確實有很多人換乘電動汽車後出現了明顯的不適,其原因還是一直在說的動力曲線和心裡暗示。

電動汽車使用發動機為永磁同步電機,運行的原理是接通電後形成電磁場,在磁場形成的瞬間只有加大電流輸出可以瞬間輸出峰值扭矩。同樣是300牛米的發動機,內燃機需要到2000轉實現峰值扭矩、加速到這一過程正常駕駛需要十幾秒的時間,所以感覺不會很衝擊;而電機在駕駛員不能掌握節奏之前瞬間發力的衝擊感是很強的,人在車內前仰後合自然會影響生理上的體驗。

心裡暗示是影響生理的前提,習慣於內燃機的聲音、震動和加速節奏後,換乘換用電動汽車在加速的過程中聽覺、觸覺以及視覺都不能得到原有的信號反饋,但大腦已經在預備接受這些信號。需要某種信號的刺激但沒有得到反饋則會造成紊亂,乘坐電動汽車會出現不適感的第二大原因就是這點了。

電動汽車沒有想象中的可怕,否則駕駛電動公交車就成為高危行業,電動公交車也不會有人選擇乘坐了。事實就是這樣,持懷疑態度的話可以嘗試實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天和Auto


電動車裡有大功率電機和大容量的電池,充電時有很大的充電電流,驅動車輪時需要高電壓大電流的DCDC變換,調製出驅動電機的電流波形。這些都會產生比較強的電磁輻射。當然,車輛設計時會採取各種措施屏蔽電磁輻射,防止對人體和其它電子設備的輻射和干擾。洩露到外部空間的電磁波是比較弱的,不至於對人體有傷害。


無敵兔44


電磁輻射主要是導線的大電流和電機的磁場裡產生的吧。是電動車都會有吧,其實也應該是安全的。比較大的輻射可能是在高鐵或地鐵的驅動電機那部分吧,而這些都已屏蔽好的。所以要以科學為依據看待,不要盡聽某些人瞎說。


張sir龍咁威


日常生活中,電磁輻射最大的是手機。因為手機要和基站聯繫,不輻射怎麼聯繫。電動汽車和一般電器都是低頻電流,輻射很小。


春暖66256614


懇定會有。手機的電池那麼小都有輻射。


手機用戶6248566557


主要是4G和WIFI,電池和電機都有屏蔽罩基本沒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