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靠著賣樹葉,年入百萬

山西的兩位80多歲的老人靠著撿地上的樹葉,月入萬元。大家一定很奇怪,樹葉也能掙錢?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老人撿的不是普通的樹葉,是杜仲葉(儘管小編不知道它長什麼樣,但是知道這是可以入藥的)市場價一斤能賣到20至50元。一個月撿拾下來,能賣個一萬元左右也是正常。

當然這一個並不是任何人都能掙的,畢竟很多人不知道杜仲是啥,還有人為了摘葉子而發生一些意外,這並不是我們倡導的。而是要告訴大家:葉子也是一條生財知道,不要小看,有人靠著賣樹葉,一年收入400萬。

其實關於葉子,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粽子葉,其實每一年粽子葉的需求也是挺大的,但是陳成富卻把眼光放到了國外,將幾十輛大卡車裝載的柿葉,銷往和我們隔海相望的島國--日本。

一想到日本大家就會想到壽司,而大家可能不知道日本很流行用新鮮的葉子包裹食物,陳成富正是基於這一點,找到了致富的好路子,在國內收集葉子出口到日本。

當然這一個想法還是不錯的,但是還是需要通過實踐才能知道效果,陳成富知道這一個機會可能稍縱即逝,於是很快開始行動。於是他辦了一個加工廠,主要的出口樹葉是柿子葉。於是他到能夠種植柿子的地方,內鄉、西峽、淅川以及河北、山東、陝西等地大量採購柿葉,加工外銷。

而且為了保證自己產的柿子葉能夠得到認可,陳成富對於柿子葉也有嚴格的要求:葉寬9.5釐米、葉長16釐米以上的,並且要求無黃、白斑,無爛邊,無蟲咬,不能黴變或破損。

收購的時候,要每60片合格葉為一把,每30片面對面用柿葉包邊捆紮,還必須當天採當天賣。這樣是為了保證葉子的新鮮,可以跟日本的企業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

因為陳成富對於葉子質量嚴格把關,得到了日本客商的認可。但是隨著這一個生意為大家所熟知,有很多人開始加入到這個行業中,所以單一的靠出口葉子就有點不吃香,因為競爭多了,自然免不了價格戰,利潤也減少了。

為了能夠繼續保持長久的合作,陳成富選擇讓利,但是憑著幾年“玩”樹葉的經驗,陳成富開拓了另外一條道路--將加工的葉子剩下的腳料製成小的工藝品,還是出口到各個國家。

這些看似小而簡單的加工品成為很多餐廳的裝飾品。當然這些工藝品也分很多檔次,高檔一些的就銷到一些高檔的酒樓,酒店,而且這些小工藝品很受歡迎。樹葉再次為陳成富帶來了一大筆財富。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陳成富的宏福土特產品有限公司每年遠銷日本的柿葉就有2200萬片,佔日本市場總需求量的1/3,年創效益400萬元。

我們都知道各國都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在國內看似“無用”的柿子葉,在國外卻有廣闊的市場。而很多時候看似不起眼的東西,也許還能給你帶來不錯的收益。

也許葉子的單價不高,但是量大,一樣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其實現在日本本土也有靠賣葉子為生的,因為市場的需求很大,所以靠著葉子月入過萬並不是“神話”,而是真實的案例,而且很多樹葉是可以加工成飲品,如柿子葉,可以加工成柿子葉茶。

日本四國德島縣的上勝町,這裡的阿婆們靠賣樹葉,每年總共能賺進2億6千萬日元(摺合人民幣1400萬元)。其實從這裡可以看出日本的葉子市場有多大,別人靠養老金,而這裡的老人卻要繳稅,一切來源於賣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