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齊壠健身步道丨一條百丈飛瀑之上的古道



訴衷情(百丈瀑行)

飛瀑百丈掛前川,潭前嘉福觀,煙霧騰起雨落,一蓑溼巾亂。

下池坑,和尚田,麻齊壠。

故名仍在,鄉愁難留,無奈空穿!


航拍 張誠


麻齊壠健身步道,系民間古通道,近年來在永嘉縣體育局的支持下改建為健身步道,古道發於永嘉縣碧蓮鎮邵園村麻齊壠山腳,上下池坑嶺古道,過大若巖鎮荊州村下池坑自然村,下百丈瀑景區,步道全長4000米許,累計爬升500米許,古道上升陡峭,行於茂林與百丈瀑景區,水豐瀑飛,山色秀麗,兩個半小時可至,當去。


古道起點位於,永嘉縣大若巖鎮去往碧蓮的公路旁,在離邵園村大橋兩百米處右側,有去往下池坑自然村的古道入口,一棵挺拔的古木立於道口。



初入道平,林木夾道而行

百米許,道旁高崖巖壁內凹為槽似若龍溜,應是萬年流水歲月之痕也。


幾十米外有一座水池,石牆築就,上有流水漫石,




過溪澗,開始上嶺,



迂迴宛轉行一里許,



有巨石立側右,


登臨石上,可眺邵園古村全貌,群山連綿無際涯,一村矗立於平原山窪,楠水村前過。


復行於陡峭盤旋林間道,


半里許,抬望眼,一堵高峰,橫於眼前,嶂上白雲悠悠過於藍天之間,



復行於林,一里許,道前林間有微光透亮,已至埡口,



下行去往下池坑的古道,依然陡峭迂迴,繞林而下。



下行一里許,復見一石佇立溪澗,下有小水潭,潭水清澈見底,



林間殘垣斷壁,空宅荒廢,已是下池坑村。據永嘉縣地名志記載“下池坑

荊州北3公里。相傳一個和尚在耕田,看到只蛤蟆跳到下方的坑中,故名下池坑



復過溪澗道有岔口,



翠竹叢間,左邊去往大意失荊州和尚田自然村(據永嘉縣地名志記載:和尚田

荊州北4公里。村址建在原是和尚耕管的田邊,故名。村宅獨屋,坐落在小楠溪北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上。),乃至十二峰的古道,


右邊上百丈瀑景區的遊步道。


對過高山如嶂,奇峰突兀。


遊步道行半里許,亦有岔口,右邊去往瀑布寮,



百米許過小亭宛轉,


瀑布寮之水如龍滾懸石,一折接一折,瀑潭相連,




下為水庫,庫上有石洞開藏於高崖,水綠碧潭,


復行半里道有岔口,左下過大壩,去往對山,



右邊直行,亦是去往百丈瀑。



一路之上,百丈飛瀑飄逸而下,

瀑布從128米的高崖飛出,三面合圍,崖壁直立,稍內凹,似大玉甑的縱切面,疑為白綾千尺,銀河倒懸。隨著季節變化,瀑布形態也奇譎多變。百丈瀑之景,堪稱楠溪江一絕。


有新亭高臺,皆可窺百丈瀑雄姿。



王叔果(明)

玉甑倚雲欹,飛泉百尺垂。

疑從三島匯,散入九龍池。

日射虹成彩,風回雨若絲,

何當沛霖澍,四野總沾濡。





遠望,一片草甸,幾座木屋相襯于山窪。


至潭底右邊復行,便是百丈瀑的核心區,


有嘉福寺左旁而立,據記載:嘉福寺始建於唐宋時期,距今1300多年,與百丈瀑布為鄰,香火延續千年不滅,後幾經重建,現在所看到的建築也是大清同治年間所建。






過笑一亭,





便是一泓碧水盪漾,有野鴨戲水,怡然自樂。




古道好友小藍攝影



沿溪直行幾百米,便是百丈瀑景區出口。


自駕線路:溫州——上塘——沙頭鎮九丈大橋往左大若巖方向——大若巖鎮——府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