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AA:心中灌篮高手的全国大赛

最近NCAA的大学篮球赛事因为zion的原因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是NBA人才的培养地,也是美国人民心中的初恋情结。当NBA因为菠菜合法化,裁判肆意干预比赛节奏,肖华政策的弱化防守,使得NBA的观赏性越发下降,中投的逐渐绝迹,肉体对抗的减少,仿佛强硬这个词在NBA已经慢慢变成了贬义,十年前那个热血的时代或许已经很难再出现在NBA的舞台了。可还是有个地方,曾经的NBA依旧存在,甚至更加热血,更加充满奇迹,那便是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大学篮球赛,一个我们心中灌篮高手真正存在的地方。

NCAA,一个由美国全国各大学1200个体育协会或个人自发组成的全国性业余体育协会,它涵盖了23个体育项目,可在其中最让大家熟知的便是篮球联赛和橄榄球联赛,一个火热上半年的气氛,一个延续下半年的高潮。

NCAA篮球联赛的赛制很有看头,参赛球队几乎涵盖了全美的所有大学,为了便于管理,将全国分为32个赛区,当然还是有一些独立球队没有划分进任意赛区。同样这些赛区的赛制是有区别的,大部分赛区都会有自己制定赛制的锦标赛,而每年这些赛区的锦标赛冠军可以自动获得参加全国锦标赛名额。而那比较特别的赛区赛制,则是常规赛战绩最佳的获得名额,如果两队战绩相同,则加赛一场,并没有锦标赛,因为这个赛区主要大学都隶属美国的常春藤联盟,嗯如果是比学术,这个赛区的大学应该是无敌的,可篮球水平相较于其它赛区是挺差的,毕竟在NBA,我也只知道林书豪是这个赛区的哈佛大学出来的,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综合上述的各赛区,直通全国赛的名额总共有31个。忘记说了,因为西大分区是新成立的校区,所以并没有这个直通车权利,所以32个赛区,只有31个名额。

除了这31个拼命名额,还有37个组委会决定名额,称为受邀名额,用我的话说是保送名额。大赛组委会会通过球队的战绩,状态,所处分区等很多因素,决定谁将向梦想更进一步,组委会做这个决定是很公平的,并不会有国内的某些不好现象,毕竟竞技体育,实力决定高度,更何况美国的篮球选拔赛制是真的很完善了。而这些邀请的结果会在“选择星期日”公布。

而讲到这就来到了NCAA最有魅力的地方了,因为受邀名额是在赛区锦标赛前公布的,也就是说受邀名单上的球队可以直接不打本赛区的锦标赛,所以只有赢得赛区锦标赛冠军才获得那最后的名额了。我开头曾说过,这里更加充满热血,这里更加充满奇迹,为什么,因为在这里打球的每个人都有着冠军的梦想,他们不会因为现在的弱小就放弃,赤子之心是不容小觑的,再加上锦标赛的单场淘汰制,给了这些追求冠军的人无限的可能,每年都会有一些在本赛区实力较弱的球队杀出重围获得分区冠军,黑马,在哪里都是最励志和亮眼的。而锦标赛的时间3月初到中旬,这就是疯狂的三月。

历经艰险,从赛区重围中脱颖而出,便来到了全国锦标赛。全国锦标赛分为东,西,西南。东南四个赛区,每个赛区17个球队,并排出种子顺位,进入锦标赛的方式不会影响种子顺位。然后刺激的比赛就又开始了,第一轮的比赛都是由每个赛区的最后两名先进行,决出第16名,这四场比赛都会在同一地点举行。等到各赛区的16强确定,就会按照16个球队的顺位决定对阵,并同样是单场淘汰制,又紧张又刺激。当然赛程不会那么赶,各赛区的16强球队可以休息一周,其实是让顺位低的球队通过训练准备更有机会战胜顺位高的球队,下克上,不管在哪里都是最激动人心的。这样一周后,各赛区的球队会另选城市进行八强比赛,各赛区的甜蜜十六强向这精英八强继续前进。就这样不断厮杀,单场淘汰,决出每个赛区的冠军,这四个赛区的四支球队称为最终四强。移师到那一年最终四强的举办地进行半决赛和决赛,同样是单场定胜负。每年的最终四强都是全美焦点,而且NCAA男篮锦标赛是除了NFL季后赛最赚钱的体育赛事,NBA季后赛也比不了,冠军战当天,NBA也会休赛,为其让道。

NCAA男篮锦标赛采用了国际篮联的规则,这个规则下,普通球员都可以给对方明星球员防守端上造成极大阻力,而且没有明星哨。这些明星球员将来或许能进入NBA,甚至成为全明星,成为超巨,可在NCAA,在这片球场上,篮球就是五个人的游戏,就算你未来是状元,就算他们是下等马,可他们也会尽最大的力将你们掀翻。对于NCAA大部分球员来说,他们是进不了NBA的,可谁又愿意服气,他们能进入校队也是从小练篮球,在高中打出名号的,他们有自己的傲气,既然进不了,那就在青春岁月中去拼那奖杯。再加上学校归属感,每年的3月,美国人民就算再忙,都会给自己的母校的球队加油助威,不论贫富贵贱。这样万众一心的气势加成,像极了童年心中的灌篮高手那漫画中的全国赛,队友们的互帮互助,没有交易留言干涉,没有为了球权的争吵,大家只为了胜利,热血漫触动人心的地方在这里一直在上演。

真希望国内也有这样的一天,从小学开始就重视体育,让对篮球热爱的孩子可以不断成长,让他们的未来也能像我们向往的灌篮高手一样,为梦想去拼搏,让校园篮球也成为我们心中的初恋情结,能在每一年都为母校去呐喊,去助威,看那些年轻人去完成我们曾经不敢希冀的梦,让中国篮球的选材可以更加宽广,而不是局限于每队的青训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