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川外地媳妇说广济话

记得念小学的时候,猜过一个谜语:普渡众生,打湖北一地名。当时乡下学生伢没见什么世面,多数猜不到。老师介绍说,谜底是我们黄冈的广济县。后来做了梅川媳妇,才知梅川即是原来的广济。



有句俗话叫出门三五里,各有各乡风。虽然梅川与我的娘家红安,同属于黄冈地区,但是方言却有很大区别。初来乍到,还因不同方言闹过不少笑话。



那年先生第一次带我回家,湾里人笑着跟他打招呼:“哎呦,带个假儿回来了!”,这个能懂,“假儿”就是“姐儿”,就是姑娘的意思。也有说“带个营、带个坦克”的说法,这个也懂,“营”是人,“坦克”是堂客,也就是老婆。当时雷着我的是那句,“哎呦,带个马马儿回来了!”。一阵懵过后我琢磨着,因为在过去多数结亲都是近处的四乡八里人家,打小就认识的青梅竹马,兴许是由这个来的。



婚后,入乡随俗,我也渐渐地学着说些本地方言。常听本地女性称自己老公为“老伴儿”,所以与人谈话时,我也称老公为“我老伴儿”。结果却是人家都笑我,年纪轻轻的老什么伴儿!——原来她们称自己老公不是老伴儿,是老板。那么,我的问题又来了——那商店里卖东西的,你也叫老板?对方就说,那不一样,却又解释不出个所以然。于是我自己琢磨,这发音是有区别的,称呼老公的这一声老板,后面还带着个儿化音,要柔和许多。我想,这样把老公叫老板儿,温柔中带着一丝激励。激励老公要努力奋斗发家致富,要当的起媳妇每天这一声声“老板”的称呼!

有的方言,发音隔一点儿,差别好大。有次在街上,搭了个麻木车。担心拉客的宰生客,就用方言说去东范,结果被人家拉到了董畈。只好又用普通话向开麻木的师傅说清楚,人家听了说:“你这个假儿,我听你说话做生气,就晓得你不是本地人!”。好在董畈和东范隔得不远,人家又把我送到东范。



有次在家里,婆婆晒了萝卜干儿。晒到半干打蔫儿时叫我收了,顺便luo一下(意思就是揉搓一下,搓得打卷的样子。)。于是我麻利的收了,拿到厨房,打开火把锅烧热,放进锅里摊开。婆婆问我这是要干嘛?我说你不是让我烙一下吗?然后婆媳互相一解释,笑成一团。方知我把他说的“捋”一下理解成了“烙”一下。



儿子出生时,婆婆在电话里对我老公说:“你儿子长得可好了,生下来眼睛就打开了。嘟得跟泡儿似的!”。过后我实在好奇询问老公,泡儿是什么意思?老公说是以前人们喝白酒用的小酒盅儿。于是我就脑补,宝宝,两个眼睛像小酒盅,这画面震撼!脑子里瞬间闪现周星驰《百变星君》中的那个滑稽形象了。



这一转眼,做梅川媳妇十多年了。这本地方言虽然讲出来还是做生气,倒是九成以上都能听懂了。许多的方言,越琢磨越有趣,生动形象接地气。比如说一个人身体好“棒健的!”,感觉就是棒棒的硬朗;说一个人很瘦弱“瘦昂的!”,感觉就是瘦的麻杆儿似的;说一个人皮肤好“嫩漾的!”,这形容就好似嫩的要溢出水了;说一个人皮肤不好“老革的”、“疤疤气拱的”……不能多说,这种形容太贴切,也太狠了。



再比如我偶尔客串婚庆司仪,遇上新娘子是外地人的情况下,为了活跃气氛,我会请新郎用最接地气的武穴话说说今天是来干什么的?然后新郎通常都是在一愣之下迅速的会过意,并爽爽快快、兴高采烈地向着全场来宾大喊一声:“今天我接马马儿来勒!”。——往往就是这样一句粗旷直接的方言,能在瞬间把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气氛拉到顶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每个地方都会有着天南地北的人。公众场合讲普通话,人与人之间,表情达意清楚明了。但是一个地方的方言有一个地方的韵味,它的妙处是普通话代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