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天才藝術家拉斐爾筆下的《雅典學院》帶給你怎樣的啟發?

影影圈圈


文藝復興初期的意大利畫家拉斐爾(1483年——1520年),是西方美術史上無法忽視的繪畫大師,他留給美術史最大的震撼有兩點,一是他一生只活了短短37年,在繪畫事業正好走上巔峰之際,卻因病離開人世。二是他在繪畫上的天賦極高,僅僅用了37年,就取得了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兩人同等的藝術地位,他因此被稱作“西方畫聖”。

(雅典學院)

拉斐爾的父親是一個出色的畫師,在家鄉開辦了一個畫坊,專門接一些給當地教堂和貴族家庭畫裝飾畫的活。大約在孩童能記事時,拉斐爾就經常跟隨父親來到畫坊,觀看父親畫畫。通過耳聞目染的薰陶,就這樣,長大夢想做畫家的理想就在拉斐爾心底滋生了。

11歲正式學畫畫後,拉斐爾非常用功,畫技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當15歲左右時,他偶然間在某個教堂看到了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繪畫,他被震驚了,從此,他暗暗發誓,將來在繪畫上要超過這兩位前輩,以後的學習也更加用功。

(亞當和夏娃)

大約在1508年,25歲的拉斐爾通過舅舅引薦,認識了時任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幾次接觸後,拉斐爾給教皇獻上了一幅肖像畫,教皇看到拉斐爾給自己精心創作的肖像畫後,既感動,又被眼前這個年輕人的才華所折服,於是,教皇決定要大力幫扶拉斐爾,助他實現做繪畫大師的夢想。

(菲娜麗娜的肖像)

很快,在1509年,教皇給拉斐爾安排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創作任務,給自己的梵蒂岡宮創作大型裝飾壁畫,由此,這幅著名的《雅典學院》就這樣誕生了。

《雅典學院》是一幅人物群像圖,裡邊整整刻畫了57個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展現了拉斐爾高超的造型能力。

(教皇尤利烏斯二世肖像)

這幅畫是以古希臘哲學大師柏拉圖邀請一幫文化精英,在雅典學院開展學術討論為背景而創作的。畫面中心位置上,身穿紅袍,長著大鬍子,左手拿著書,右手指天的那個人是柏拉圖,旁邊右手指地,跟柏拉圖正在熱烈討論的人是學生亞里士多德。眾人都認真聆聽著這兩位大師在討論。

(雅典學院局部,左邊為柏拉圖,右邊為亞里士多德)

同時,這幅畫中,還出現了其他著名大師和學者,比如,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大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大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和第歐根尼,天文學家托勒密,亞歷山大大帝,等等。所有人要麼在爭論,要麼在沉思,要麼在傾聽,要麼在地上計算著什麼,給觀者展現出了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時期,那種自由的學術氣氛。

這幅作品帶給我怎樣的啟發呢?

(聖母子)

我覺得,《雅典學院》這幅畫包含了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時期幾乎所有的文化精英,旨在向人們說明,文化盛世是由一個個大學者合力構建起來的,而構建文化盛世的前提,是社會要給學者提供一個自由、寬鬆、歡快的學術氣氛,能讓每種思想學說自由論爭,進行碰撞,產生文化上的化學反應,能非常有效的塑造一個黃金時代。


鴻鵠迎罡


九微將從畫家、畫作、影響和啟發四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1.拉斐爾其人

拉斐爾·桑西(1483—1520),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畫壇三傑之一。



他的父親是宮廷二級畫師,他從小就隨父學畫,長大後到佛羅倫薩又吸取了各派畫家的優勢和長處。他的繪畫風格和諧明朗、優美典雅。

2.《雅典學院》其畫

拉斐爾1510至1511年間創作了《雅典學院》這幅壁畫作品。



這幅畫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舉辦雅典學院為主題,以縱深展開的高大建築拱門為背景,描畫了共11群組的57個學者名人。

畫中人主要分三組,中心一組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中心,左下角一組以畢達哥拉斯為中心,右下角一組以阿基米德為中心。另外,古希臘大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斜坐在畫面最前方沉思,古希臘犬儒派哲學家第歐根尼散漫地躺在畫面中心的臺階上。



3.《雅典學院》的影響

這幅畫藝術化的再現了那個高度理想的軸心時代,類似我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在這裡,各種不同哲學流派的代表人物在這裡進行著一種平等而優雅的討論,或者各行其是地進行著獨自的思考,完全無拘無束,洋溢著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自由辯論的空氣,凝聚著人類天才智慧的精華。



魯美教授俞永康評這幅畫說“《雅典學院》構圖上吸取了達·芬奇《最後晚餐》的優點,畫面上層人物都朝向畫面中心。人物的安排和描寫,不僅體現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徵和豐富的精神面貌,而且體現了和諧流暢的節奏感。多種多樣的人物活動和動態都統一在一個為探求科學真理而自由爭辯的崇高主題之中,富於戲劇性的效果。”



4.對九微的啟發

九微對繪畫是個門外漢,憑直覺分享這副畫對自己的啟發。

當時柏拉圖辦的雅典學院是在戶外的森林中的,但拉斐爾卻將這一主題移植到高大恢弘的古典建築裡。 九微認為,這是一個“合時宜”的設定。當我們想傳達一個傳統的理念、理想或主題的時候,不能過分守舊。傳統要適當地選擇表達方式,才能更好被當下的受眾所接受。


九微喵喵


不想做商人的大師不是好畫家。

文藝復興三傑裡,我個人好感度最低的,是拉斐爾。他太精明瞭,一生都在算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完成更多作品,獲取更多利益,爭取更高地位。

如果不是《雅典學院》,我幾乎不敢相信拉斐爾也有如此情懷。幸虧英年早逝的他留下了這樣一幅壁畫,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拉斐爾。

拉斐爾擅長肖像畫,他把他的技巧和對千年前的遐想留在了這幅作品裡。50餘位巨匠橫空出現在我們面前,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阿基米德、亞歷山大大帝、托勒密、畢達哥拉斯…………讓我想起了茨威格那本書的名字《人類群星閃耀時》。

當然,一貫喜歡宣揚存在感的拉斐爾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畫裡我們能夠看到他本人,還有他的好朋友索多瑪,以及他需要巴結的權貴,弗朗西斯科德拉羅斐爾——未來的烏爾賓諾大公。

喜歡他的人,承認他是有理想的現實主義者:討厭他的人,控訴他是唯利是圖的偽藝術家和真商人。拉斐爾就是一個這樣看似矛盾,實則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存在。

就像西方文明一樣,功利、血腥和野蠻雖然橫行過,但對靈魂和知識的追求,對法和神的敬畏,才是永恆的主題。一如這幅《雅典學院》。

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梵蒂岡博物館的門票留給了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這才有了下面我拍的這種“網紅拍照法”。



王鵬懶得起名


1509年,羅馬梵蒂岡教皇邀請繪畫天才拉斐爾為教廷作畫,油畫作品《雅典學院》完成於1510~1511年,它是以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建的雅典學院為主題,並以古希臘的七種藝術: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為基礎,表彰、讚美人類對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及人們崇拜希臘精神、追求美好的生活夢想為基調而創作,(有一說,該畫是拉斐爾主創畫稿後,由他的學生協助繪製完成?),……畫面以建築物的拱門為背景,匯聚著了各地域不同學派的學者們,在自由地進行各領域多方面的討論……漾溢著百家爭鳴的熱烈氣氛。臺階上,兩位大學者由建築物內向眾人走來,中間位置是大學者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右手指向天空,似乎表示一切都源自神靈……亞里士多德伸出手指向大地,好像在說,現實世界是自己的研究課題……他倆周圍分成幾組人,有哲學家蘇格拉底、有數學家畢達哥拉斯,修辭家聖諾克利斯特及軍士、幾何學家歐幾里德,以及天文學家爾托勒密,建築家布拉曼特……畫作可謂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地心說創始人托勒密和畫家索多馬中間是拉斐爾,他頭戴無簷帽注視著觀眾……全幅油畫共畫出了五十多位學者,這是一幅碩大的壁畫作品,尺寸為2.794X6.172米。各個人物的專屬特長、性格,從作品中顯示出拉斐爾肖像畫的功力與無與倫比的繪畫才能。創作該畫時,拉斐爾只有26歲,極具青春活力、勤奮與天賦。

筆者曾先後兩次在收藏該作品的梵蒂岡博物館內,靠近畫作仔細觀賞《雅典學院》這幅世上著名的油畫,給人的深刻印象為:簡直猶如當今”拍照成相”一般。不愧為肖像畫大師。這幅畫,被公認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完美體現了古典精神的傑作,其表現、啟示了神學、哲學、法律和藝術的四個學術領域;這幅作品代表了拉斐爾.桑西油畫的巔峰之作。該博物館與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廷建築物臨近相連。如果你去意大利羅馬遊覽,不可錯過瞻仰梵蒂岡博物館噢。

羅馬城中之國梵蒂岡大教堂與博物館:



可月



夜光珠2


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愣是沒啟發住我


豔子塢書畫


拉斐爾畫中的雅典學院群星璀璨,而畫中心的兩個人一紅一藍,在金色背景中分外突出。最奇妙的是他們的手勢,柏拉圖以手指天,代表了的哲學思想--理念說,是直指上帝的。世上先有理念,再派生出這個對理念進行摹仿的世界;而亞里士多德則以手指向大地,證明他的哲學思想是人間化的,他的理想國就是他存在的這片熱土。二人在哲學上平等論道,並未因師承而有所保留,這是值得我們東方文化反思的。儒家學派在傳承過程中過於強調中和之美,缺乏必要的理性反思,但這也是儒家文化的魅力所在。


zeal954


謝謝,看到你的提問,才有了是否買本《雅典學院》一書?

樓上的老師答有一句話我很贊同:不想做商人的大師不是好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