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團結與謙卑寫入師門,聶厚忠是這樣做的

圖、文:魚頭編輯:微報老王尊重原創,拒絕一切未經授權的轉載

在人頭攢動的坡子街火宮殿,紅牆,紅燈籠,臭乾子,花鼓戲……空氣裡滿是傳統的湖南味道。傳統的環境裡,湘菜泰斗聶厚忠帶著弟子們,或語重心長或說說笑笑,一場傳統的師門交流活動正在進行。

弟子們清一色的灰色立領中山裝,透著簡樸和低調,正是作為聶門徒們最好的詮釋。

.

身為湘菜行業裡舉足輕重的泰斗,聶厚忠多年來兢兢業業,卻保持著一貫的低調,他的一言一行也影響著弟子們。聶厚忠在活動上對弟子們說,“雖然師門人數不多,但希望你們一定要牢記‘團結’二字,大家在餐飲行業奮鬥,各有長短,要相互幫助,在一起多交流,共同把湘菜做好。”

如今的弟子們各自打拼,大多都擁有著自己的一份事業,作為他們的師父,聶厚忠也十分高興。他強調,雖然師門裡並沒有進行大小排序,但他希望大家“不要計較這回事,年長的就是師兄,年紀小一點的就是師弟、師妹,這沒有什麼關係,既然在一起,開心交流最重要。”

.

聶厚忠還交待徒弟們一定要尊重湘菜泰斗王墨泉,並笑稱他也是自己的“師父”,為什麼這樣說呢?七十年代時,聶厚忠還在省委接待辦時,處於封閉的工作環境,因此菜品相對傳統和保守,而王墨泉作為顧問,為接待行業帶來了許多更接地氣的創新菜品。

對傳授技藝者心存敬意,保持謙卑的“學生”心態,是聶厚忠身上歲月積澱的氣質。

如今的“王、聶不分家”,是多年的相處,更是一直以來的互相幫助。


.

省餐協會長劉國初在活動上說,聶厚忠大師技藝精湛但不張揚,他的廚德和人品一直都是行業的楷模。比起其他的大師來說,徒弟不算多。但既然作為聶門徒,穿上這身“戰袍”,就是一家人,代表一份情誼,一種榮譽,更代表著一種工匠精神,衝鋒在湘菜行業,為湘菜行業的發展、為聶王兩家弟子的進步共同努力。


.

湘菜泰斗王墨泉這樣形容與聶厚忠的關係“不是兄弟勝似兄弟”“能夠和他成為朋友,是我一生的榮幸”,他講述到“平時搞大型活動聶大師都往後面坐,很少坐在第一排”。

也許正是聶厚忠低調的行事作風,讓他與王墨泉相互欣賞了幾十年;而兩位泰斗身上的匠心精神,也吸引著更多的廚師堅定不移的為這份事業奮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