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上的行业,藏着最赚钱的机会


2019年新春佳节之际,很牛编辑部在这里恭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新年快乐!春节假期期间,很牛编辑部精选了2018年对大家帮助最大的15个主题,45篇文章,帮助你抓住收获,持续进步。愿每个人都能够,不负时光,疯狂生长。

来源 | 很牛(ID:AcitonCoaching)

知乎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问答网站,已经累积超过1000万个提问。其中的高赞回答,均已获得超过万人的赞同,已经成为高质量回答的代名词。

今天,很牛编辑部为大家准备的优质文章,都是来自知乎的高赞回答。文章的主题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内容,分别是关于赚钱、情商和如何与领导相处。

希望大家在他人聚集的智慧之上,开启2019年的征程。


1

《你看不上的行业,藏着最赚钱的机会》

作者@维小维在厦门中山路观察了一个生意很火爆的店,这家店是卖烤鱿鱼的,长时间保持20人在排队,源源不断,走了一波又新来一波。

她发现这家店,平均1分钟可以卖出2份烤鱿鱼。也就是说,他们一天工作8小时,收入2万。

算上流量低的时候,2万打半折也有1万。这样一来,1个月销售额30万,一年300万,折合利润少说也有100-150万。

看到作者这段分析,我才知道,原来之前朋友说他厦门的叔叔通过卖烧烤,买了两套房的事,原来是非常现实的。

相比之下,对于每天生活在一线城市写字楼,长期加班的白领来说,每月到手的工资,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当然,分享这个故事,并不是鼓吹大家辞职去“卖烧烤”,因为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门道。

但是,这件事的确给我们带来一个很有价值的思考——那些

你瞧不上的行业,可能藏着最好的机会。

国内著名指甲钳品牌“非常小器”的创始人梁伯强,曾经和记者分享过一个有趣的经历:

当年他选择投身指甲钳行业,是因为在翻阅旧报纸时,不经意间看到朱镕基总理说的一句话。

大概意思是:当时中国生产的东西普遍质量都偏差,比如指甲钳,用几天就剪不动了。

不同的人,听到这句话,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人会把它当做一句抱怨,而有人却从中看到了机会。

梁伯强就是看到机会的那个人。

这些人能够从“垃圾堆”中捡到宝贝,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努力,而是靠判断力。

提高判断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思维,还是我们最开始说的:

当你面对大家都瞧不上的行业时,能不能多想一步:这里面是否藏着绝好的机会?


2

《知乎高赞:什么才是真正的情商?》

关于情商高的误区,主要有下面三点:

误区一:待人待事圆滑变通,就是高情商。

不少人一想到高情商的人,脑海浮现的形象就是外向幽默,能言善辩,左右逢源。 能揣摩人心,知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经常出入于各种社交场所,十分讨喜。

这是典型对情商高的误解,待人处事懂得变通说明应对环境能力非常强,这个非常赞。

但是世故圆滑就不一定是情商高的表现,因为想要讨好所有人的心态,就必然会影响自我内心的需求。

隐藏自己的情感,没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也就不能称为真正情商高。

不过,这里还得提一个对于真诚直率的正确理解,很多人认为说话直接,不顾场合和对象,将自己的情绪直接呈现出来,是真诚直率。

却不知这些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意识到对他人的干扰,反倒是情商低的表现了。

误区二:高情商的人,都是外向的人。

苏珊·凯恩《安静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就剖析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大众会认为高情商的人就是外向的人,很多时候是外在社会营造的一种价值观。

情商高低与否与内向和外向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而且,正如她在TED的演讲《内向性格的力量》上说: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是内向的。

外向的人会从大量的社交活动中获取能量,而内向者却觉得在安静舒缓的环境中更有活力。

我们熟悉的许多成功人士,被众人认为情商高的人,他们都有一颗内向的心,比如,普京、比尔·盖茨、邓小平、诺贝尔等等。

误区三:情商高就是懂得察言观色,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在习惯性思维下,很多人会认为如此,的确,懂得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自己跟他人的关系,是拥有高情商必不可少的部分。

但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情商,真正的情商还包括了解自我情绪,掌控和管理自我情绪,懂得自我驱动和激励,而后面三个点往往是大家忽视了的。


3

《知乎高赞:要不要和领导走得太近?》

最近,网上有一个关于“要不要和领导走得太近”的讨论。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领导喜欢有才能的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职场是理性人的集合,工作价值取决于对上级绩效的贡献高低。

能在自然界的重大变化中生存下来的动物,往往不是最强的,而是最具适应性的。

同理,职场中如鱼得水或功成名就的,未必是最有才的,却一定是最善于“向上管理”的。

提起管理,印象中都是“上级管理下级”,这是组织有效率的开展活动赋予管理者的必要、合法权利。

但上下级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决定了其互动性的属性,而非简单的单向性,下级对上级同样存在“管理”行为。

上级需要借助下级完成部门任务或目标,下级显然是管理对象。与此同时,下级也需要上级赋予的权限和分配的资源等,以完成绩效任务。

所以,对下级而言,上级也是他的管理对象。

有人把上级对下级的管理称为“正向管理”,把下级对上级的管理称为“逆向管理”。

无数历史故事及现实经验都在说明同一个道理:逆向管理做的好的人,职场中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举步维艰。

各种因拍马屁而飞黄腾达的故事流传甚广,并非提倡对上谄媚殷勤,但实事求是的说,马屁精们向上管理的意识确实值得学习。

反观很多有才之人,或是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味默默奉献,不善于沟通表达;

或是愤青气质,看领导都是白痴傻瓜,以致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心情郁闷,职业发展停滞不前。

说到底,他们都是欠缺向上管理的意识,多按照自己的信念、喜好行事。做人当正直,但过于耿直却是职场大忌。


作者简介:本文首发于企业教练学习平台——很牛(ID:AcitonCoaching),很牛精选,每天第一眼,每天早上7点24分准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