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您见过“卖身契”吗?穿越时空的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

洛阳专题博物馆集群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日,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正式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是国内首个契约文书专题博物馆。

该馆位于九都路与新街交叉口的洛阳民俗博物馆东侧,于2015年开工建设,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为传统的仿清式中国传统庭院建筑。该馆对外开放后,将和洛阳民俗博物馆等共同形成一个专题博物馆集群,助力我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博物馆之都。

该博物馆整体的仿清式建筑设计风格,与毗邻的潞泽会馆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中国传统庭院式院落,加上院落内的中式仿古连廊、六角亭、中式天井中庭建筑小品和展厅内的中式园林菱花花窗、花格、屏风、檐柱和挂落等,让博物馆显得古色古香。

绿竹掩映,庭院深深,红柱灰瓦……富有古典韵味的建筑,让人仿佛一下就穿越到了古代。

单檐歇山顶式清式传统古建,6000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精美的青绿油漆彩绘……该博物馆包括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整体呈三角形,南宽北窄,游客服务中心、文物库房、纸质文物修复中心、展厅、学术报告厅等一应俱全。

馆藏藏品也很丰富,很有看点,每件小小的文书都藏着大学问。

1.“金兰谱”区域,所谓义结金兰,那金兰谱就是友人结义的盟约,在这个展区展示了旧时民间社团或友人因共同利益、情投意合而结盟、结义时订立的盟约文书。

2.“官府文书”区域,类似于中国的通告,红头文件什么的,展示旧时官府所出具的法令法规、布告、通关文牒、公文火票、主政手谕、护照等内容。

3.“婚事文书”区域,这个就比较有意思,古时候结婚的文件证明,不知道能不能见到离婚用的休书呢。展馆内包含有择吉文书、改嫁文书、礼单、结婚证等。

各类证件证明

契约文书: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是一种特殊的历史遗存,它资料性强、可信度高,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民俗最可靠的反映和记录,可以补正史之遗缺。

这个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现象,土地买卖制度及不同时期的税收制度,以及不同时期的民风民情等民俗现象非常有帮助,契约里面包含了当下的社会婚姻现象,家庭财产分割及继承,以及各个时期宗教的流变。

契约文书博物馆收藏近6万件历代契约文书,时间上起于明洪武时期,历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含房田契约、人契、分单、科举考试试卷、婚书、金兰谱、药单、诉讼文书、书信函件等数十种。这近6万件契约文书,横跨近600年历史。种类丰富、内容全面。

展品展示

展品以“故纸拾遗”为主题,分为宗族家庭关系和社会世俗生活、官府文书、房田契约和人契、社会经济活动文书、书札信函文书、珍品厅、科举考试文书、证书证件8个单元,展品种类包括宗族族谱、房田契约、婚事文书、风水占卜、合同、遗嘱分单、科举试卷与夹带等。

在每个大类之中又分出小类,就比如,婚事文书类就包括了结婚、离婚、冥婚、退婚等方面的文书。

进入展厅,这里的装修风格古香古色,和外部建筑保持统一,为配合展览,还设置有科举考场、府衙等的情景再现内容。

展览按照契约文书的类型进行分类展出,包括宗族族谱、婚事文书、官府文书、诉讼文书、房田契约、遗嘱分单、书信函件等十几个类型,收藏文物近6万件。

博物馆一楼、二楼共有多个展厅,基本展陈以“故纸拾遗”为主题,分为宗族家庭关系和社会世俗生活、官府文书、房田契约和人契、社会经济活动文书、书札信函文书、珍品厅、科举考试文书和证书证件多个单元,展品种类包括宗族族谱、房田契约、婚事文书、风水占卜、金兰谱、官府文书、诉讼文书、证件证明、继嗣文书、合同、遗嘱分单、科举试卷与夹带、人契等,可谓应有尽有。

每种大类里又分很多小类,如婚事文书类就包括结婚、离婚、冥婚、退婚等文书。这些展品资料性强、可信度高,真实再现了当时中国民间丰富多彩、鲜活本真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原貌,是研究中国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宗法制度、法律法规、社会生活和民风民俗等的重要实物。

该馆的珍品厅展出有民国时期反映孙中山实业计划的《中山建国地图》、反映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历史的《支那事变战争之刊》《北支经济统计季报》等,还有抗战时期的《救亡曲》《阵中日报》等。

族谱类

绘着历代祖先肖像,旁边配有名字……该馆收藏的王氏祖容画像是族谱类文物的一个亮点。

族谱又称家谱、家乘等,是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表文书,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族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谱名、谱序、凡例、姓氏源流、世系表、家谱图像等为主要内容,是区分家族内部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姓氏文化和民俗学等的重要文献。

结婚证

现在的结婚证是红本本,古代的又长什么样呢?在现场看到,清朝的婚事文书也是红色的,上面写有姓名、生辰等信息。

婚事文书是民间缔结婚约、举行婚姻活动留存下来的原始文字资料。在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下,婚姻被划在“礼”的范围之内,每个阶段均需要出具相应的婚事文书。直至清末宣统年间,婚事文书才逐渐具备法律效力,成为婚姻合法性的有效凭据。

展馆展出的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择吉文书、改嫁文书、男女庚帖等,是研究历史上婚姻家庭制度和婚姻习俗的重要文献。

夹带

展馆收藏的夹带征集于新安县,年代为清代中晚期,总共有187份,最大的尺寸为62厘米×46.8厘米,可对折,对折后尺寸为31厘米×23.4厘米。这些夹带上的内容多与科举考试相关,且重要之处用红圈明示,以便临场照抄无误。

这些夹带的纸薄如蝉翼,用蝇头小楷写字,字体入流、端正秀丽。可对折的夹带行款茂密且极其整齐,每份上都写有约1万个字。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在重点展厅适度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及辅助展览手段,力求虚拟再现展品背后的历史环境,让展览在叙事上更流畅。

如在“宗族家庭关系和社会世俗生活”“房田契约和人契”等单元,利用互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宗族科普》《房田契约》《货币关系》《人生与证书》等科普短片和互动游戏,参观者参观完文物可以触控答题,进行拼图小游戏等,拉近了与展品的关系,让参观变得更好玩、更有趣。

据了解,洛阳匾额博物馆、洛阳老子纪念馆和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都填补了国内同类藏品展览的空白,尤其是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开馆之后,将和洛阳民俗博物馆等一起在市区东部形成一个专题博物馆的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