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之——纸牌的历史

今天和朋友玩双升,好一顿输,哎,想起来,扑克是怎么来着呢?它的是历史故事是怎么样的?

纸牌,又叫“扑克,一副扑克牌有54张牌,52张是正牌,2张是副牌(大王和小王)。

52张正牌又均分为13张一组,并以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种花色表示各组,每组花色的牌包括从1-10(1通常表示为A)以及J、Q、K标示的13张牌,玩法千变万化,多种玩法。牌里的老K是国王,分别指凯撒大帝、查理曼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和大卫王;Q则是欧洲著名的四位王后,指的是女神雅典娜、雅各的妻子拉结、玫瑰女王阿金妮、犹太女英雄朱蒂斯;J代表的是查理七世的侍卫拉海、亚瑟王的首席圆桌骑士兰斯洛特、查理曼大帝的侍卫霍格尔、查理曼大帝的首席侍卫罗兰。

据说纸牌的历史,是从我国韩信大将军开始的的,据传,韩信为了使士兵减少乡愁,在军中发明了一种供娱乐用的纸牌,因其只有树叶大小,故称之为叶子戏。上自文人学士,下至平民百姓,均乐此不疲。到了明、清时期,“叶子戏”纸牌,每副有40张,分4类。牌上图案,品目甚多,有人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清末至民国后,纸牌长约8厘米,宽约2厘米,人们称纸牌。建国前后,潮汕民间还盛行纸牌赌博,玩法由简单的排列式而逐渐趋多种多样,每张纸牌上绘印1至10点的数码,或绘印上象棋上的“帅、仕、相、车等32字,分红、青、黑、白4色,共64张,作为排列式赌博。2至4人共赌。大约公元13世纪,这种纸牌戏,传到欧洲,经过一段时期,纸牌演变为卡片,逐渐形成了普遍的扑克牌,成为国际性纸牌。后来西方人根据天文学中的历法,把这种纸牌游戏卡片统一内容,定为54张,四种花色。这样,经过长久时间的演变,逐渐趋于一致。

扑克牌54张,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两张副牌大猫代表太阳,小猫代表月亮;桃、心、方、梅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红色牌代表白昼,黑色牌代表黑夜;每一季13个星期与扑克每一花色的牌数正好是13张,,52张牌的点数相加是364,再加上小猫的一点,是365,与一般年份天数相同;如果再加大猫的一点,那就正好是闰年的天数。扑克牌的K、Q、J共有12张,既表示一年有12个月,又表示太阳在一年中经过12个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