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察:被遗失的重要一环——培训效果转化

只要稍微留意网络上流传的培训管理标准流程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培训流程都如出一辙,这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培训需求分析;2.培训规划;3.培训实施;4.培训效果评估,即使是国内一流策培训、咨询公司,一流的企业,甚至是ISO10015培训管理标准也不过如此。

可是,这样的培训流程能保证培训效果吗?这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培训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改善参训人员的工作态度、技能、方法来改善管理绩效,如何促使受训者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实践,是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指标。目前,在培训结束后,绝大多数的培训管理者将重点放在了培训效果的评估上,培训评估固然重要,可是这只是对结果的衡量,并不能保证结果的产生。培训的意义在于促使员工态度、行为的正向的积极改变,若没有这一个“变”字,何谈培训效果!

八九点管理咨询公司(89MC)的理念是,培训课堂的结束是培训工作的真正开始,要像管理工作任务一样来管理培训效果的转化工作。培训实施后的重点是培训效果转化而不是培训效果评估!(下图为八九点的培训管理流程与一般企业、培训咨询公司的流程比较图)

八九点是如何保证培训效果转化的?

一、所学内容达到“能用、好用、会用”

培训效果转化的进行虽然发生在培训结束之后,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要保障培训效果转化,却要在培训实施之前就开始计划。在培训期间,要确保学员对所学内容的三用“能用、好用、会用”,这是实现培训效果转化的前提条件,否则受训学员便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难以找到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融合点,培训效果转化无从下手。

八九点在培训中,以达到培训内容的“三用”为基本要求,具体来说:

1.“能用”: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贴合

培训效果转化中的“同因素”理论强调只有当受训者执行工作与接受培训期间所学内容完全相同时才会发生,这就要求培训内容必须与工作高度相关。什么是“同因素”理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关于工具使用的培训,在培训现场进行实操演练,培训后,受训对象使用工具的方法以及环境是与培训时完全一样的,所以培训效果转化很容易进行。

如果培训内容以理论为主或者授课内容与工作联系不大,学员只能学到知识,却无法与工作联系起来。所以,确保培训效果转化的第一步是准确的需求分析以及培训内容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缺了这一点,效果转化便是空谈。

2.“好用”:所传授的工具与方法,大道至简,易学好用

如果所学的方法、技能过于复杂,难以掌握,那么在培训后的实际工作中,学员可能也会“自动回避”,所以,培训中所传授的工具、方法必须易于掌握,同时又能确实发挥实实在在的功效。

以八九点的核心产品,班组长课程为例,该系列课程不仅传授给班组长相关的管理理念和技能,同时提供班组简单易用的管理工具,如案例管理法,“班组之星”评选等工具,将激励、沟通等复杂的管理论题简单化、工具化,使得学员易于掌握,易于用于班组管理实践。

3.“会用”:培训现场使学员掌握主要的技能

这要求,培训方法不能以简单的宣讲方式来进行,在培训授课中必须以学员为中心,通过案例研讨、实战模拟、情景演练等实操性的培训方法,使得学员现场掌握相关的技能。

例如,案例管理法是班组日常管理中一种极为有效的管理工具,为了使学员切实掌握这项工具,在培训现场,培训师首先会通过案例的讲解、分析,让学员明白案例管理法的意义以及操作要点;其次,学员在现场还需结合班组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自己编写、发布、展示案例,让班组长通过自身的亲自实践,在现场便完全掌握这一方法,这样培训结束后,只要给予一定的动机激励,效果转化便可实现。

所以,在培训内容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必须保证培训内容的实用、好用,在培训中,必须通过实战演练、模拟操作等实战培训方法使得学员“会用”所学内容。这是培训效果转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