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有哪些“反智主义”倾向?

反智主义,指的是一种否定科学、否定规律的倾向,在群众中广泛存在。比如说,读书无用论,就是在明显不过的反智主义倾向,但是,这种观念,在群众中仍然有大量的信奉者。其实,在体制内,也有一些不太明显的反智主义倾向,并且大量存在着。

第一种反智主义:“驾驭经济的能力。”很多地方的政府,都喜欢讲要提升驾驭经济的能力,但是,但凡读过经济学的都知道,政府作为市场主体之一,是不可能驾驭经济的,如果能,人类早就消灭的经济危机,然而,目前违纪和负增长仍然大量存在,因此,驾驭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反智主义的词汇。

第二种反智主义:拒绝先进事物。体制内相当大一部分领导,尤其是年龄大的领导,一旦涉及到多媒体办公、无纸化办公等等,总会说一句“不会电脑”。其实,绝大部分无纸化办公软件,都是傻瓜式操作,只要愿意学,都能学得会,一句“不会电脑”搪塞过去,本质上就是反智的倾向。

第三种反智主义:以程序否定效率。体制内有相当多一群人,认为办事情,程序是最重要的,程序不对,无论结果多么完美,都不应当被肯定。其实,有些时候,一些明显多余的程序,是完全可以省略的,从规章上抹掉也是早晚的事情,对于不必要的程序过于苛求,也是反智主义的一种。

第四种反智主义:过分追求材料形式。俗话说,文以载道,意思是,文字材料,核心是表达内容。在体制内,文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很多人在写材料的时候,把材料的格式、形式放在第一位,内容反倒不做过多的考虑,这样是舍本逐末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