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10个字诠释了他的一生,身虽死,神犹在

有一天,我和朋友一起聊天,偶然聊到一款游戏中的人物,韩信。朋友说,他玩韩信特别的厉害,能万军从中过,片叶不沾身,来无影去无踪。我心想,韩信在游戏里被刻画的这么神乎其神吗?

我心中的韩信一直以来都是国士无双的形象,从朋友那里回来,打开电视正好又看到正在播放的电影—鸿门宴,这下子勾起了我对韩信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网上浏览,寻找韩信相关书籍和史书记载,发现韩信真的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的一生有太多的故事具有教育意义,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之后,难免会有种失落失意又暗叹可惜的心情。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心里的韩信。

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

韩信在出道之前,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典型的不务正业的地痞混混,不愿意干力气活儿、脏活儿、累活儿,又没有钱吃饭,可以说是穷困潦倒,拮据到裤腰带,以至于是有上顿没下顿,常常靠别人接济才赖以生存。

在这接济他的人中,就有一个年迈的老婆婆,看他年纪轻轻的小伙儿怎么饿成这个样,便分给韩信自己的饭菜。韩信感激涕零对老太说,以后定会重重的报答恩情。当时老太觉得韩信这么懒散,以后能有什么大能耐啊,韩信听了之后很是惭愧。

当时哙等无由伍 ,但有淮阴恶少年

韩信没饭吃也就罢了,背着把剑在街上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时候,也祸不单行,走着走着遇到一个恶狠狠的少年,拦住韩信说,要么砍死我,要么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心想,折辱事小,人命事大。于是就不再犹豫的钻了过去。

如果韩信当时没能忍受的了胯下之辱,怎么还会有后来国士无双的韩王信,苦难和痛苦都是暂时的,只有忍辱负重,不断前行,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谁道萧曹刀笔吏 ,从容一语知人意

正因为韩信的忍辱负重才迎来人生的新起点,韩信被萧何举荐,萧何认为韩信是个难得的奇才,便向汉王刘邦多次举荐,但刘邦都没有重用,韩信以为在这里得不到认可便不吭声的离开了,这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将韩信拦住,告诉韩信,汉王肯定会重用你的。结果可想而知,萧何劝服刘邦,封韩信为将军。

当然,很多时候有知己,有伯乐,有贵人对自己的人生起到关键作用,像萧何就是韩信的知己也是贵人,经过他的多次举荐,才能有此机会建功立业。这前提得是,自己确实天赋异禀,有真才实学才行。

坛上平明大将旗,举军尽惊王不疑

跟随刘邦征战的过程中,韩信曾守荥阳,但是被楚军攻破,韩信也投降了楚军,不过不久就得以逃脱,再次回到刘邦的身边,刘邦依然立为汉王。

由此也可以看出,韩信对刘邦是充分信任的,虽然兵败被擒,依然找到机会回到其身边,可以说的上是忠贞不二。做人也该如此。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关于韩信的故事还有很多狠多,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鸟惊弓藏、十面埋伏等等都被后人津津乐道,久久传颂,但尽管韩信的一生曲折离奇又颇具传奇悲剧色彩,但却能用十个字来总结,哪十个字呢?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上面也说到了救济韩信的漂母,那是给了韩信生存的机会,同样,萧何多次举荐韩信给刘邦,也就相当于给了韩信持续生存的机会。但是韩信的死和亡,是怎么回事呢?

有句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与生死一知己是一个意思,韩信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对萧何也是信任感激的,得到天下后的刘邦一直像找机会杀掉韩信,韩信担心自己有性命危险,经常是托病不出,但是有一天,萧何邀请韩信进宫,韩信对萧何一直特别的放心信任,却没想到,这一入宫,便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在萧何和吕雉的联合下,韩信死于未央宫。

至此,韩信的一生,年纪33岁,一幅幅一幕幕韩信的影子,从此便拉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