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亮出“成绩单”与“路线图”

1月30日,成都市青白江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正式闭幕。为期四天的青白江区“两会”也正式宣告结束。

回顾过去的2018年,青白江区各项工作交出靓丽“成绩单”,展望2019年,青白江区站在历史新起点蓄势待发,砥砺奋进!

2018年“成绩单”

这一年,成都国际铁路港枢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开行国际班列2619列,其中中欧班列1591列,国际班列和中欧班列开行量“双第一”;保B开展进出口业务1.42万票,规模居全省第一; 意大利等5个国家(商品)馆投入运营。

这一年,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出台产业扶持政策 9 个,新增市场主体 13272 户;三次产业比重为3.3:69.3:27.4,第三产业占比较2017年提高 2 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6%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4.5%,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5%

这一年,投资促进成效明显。签约引进各类项目 577 个,注册落地 545 个;184 个项目开工建设,35 个加快推进,101 个竣工投产;清理闲置低效土地 4200 亩,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厂房 118 万平方米

这一年,发展活力加速显现。自贸区141项制度创新全面完成;聚集“青白江产业英才”49名,兑现人才资金1500余万元

这一年,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实施 4 个棚改项目、3 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成天府绿道 106 公里;高铁停靠青白江站 26 趟(次),开通公交专线无缝对接地铁3号、4号、7号线;全年优良天数 240 天,同比增加 12 天;成功举办 20 个节会活动,实现旅游总收入 18.6亿 元,同比增长 43.1%

这一年,民生福祉不断增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支出占比达 67.1%;办理 16096 名被征地农民社保参保,解决 12370 名征地农转非欠费历史遗留问题;建成投用 12 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 3750 个,引进树德中学领办川化中学;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晋升为三级乙等医院;引进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口腔医院合作办医;举办重大文体活动 24 场(次)群众性文体活动 8000 余场次;实施对口帮扶项目 33 个;全区安全生产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50% 、57.9%。

这一年,加快建设法治效能政府。立案查处违反相关规定的案件129件146人;办理区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111件,政协委员提案184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全年累计受理网络理政办理件3.32万件,回复办理率100%。

2019“路线图 ”

找准方向,发力“七大聚焦”

2019年,青白江区将坚定不移实施“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高标准推进内陆开放门户铁路枢纽建设,高质量构建开放型一体化经济协作区,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高水平锻造国际化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以申报建设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和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为抓手,加快构建“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空间发展格局,推动“金青新”大港区建设,全力打造“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

定下经济社会发展“小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减少;国际班列和中欧班列综合评价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找准方向,青白江将发力“七大聚焦”。

聚焦港口立城,打造“国际铁路第一港”。围绕构建国际陆海联运走廊,加快建设国际陆海联运新通道核心枢纽和商贸基地,加快推动“金青新”大港区规划建设,以铁路港国际化助推青白江国际化进程。

聚焦产业兴城,推动产业功能区建设。坚持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立足“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新经济产业为特色的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体系。

聚焦品质优城,建设宜居宜人国际城区。坚持公园城市理念,遵循“一尊重五统筹”,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和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人国际城区。

聚焦项目攻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高标准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努力形成更多投资额和实物工作量。

聚焦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五个振兴”,扎实抓好重点改革和重点工程,加快建设美丽、文明、富裕的新农村。

聚焦改革创新,优化国际营商环境。紧紧围绕“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自贸区优势,试点先行、创新创造,努力在建设优商重商亲商标杆城市中走在前列。

聚焦民生福祉,全面夯实社会保障本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难事当作政府的大事,着力解决好民生难题,进一步提升城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 赵荣昌 编辑 张朝杰 校对 李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