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名楼——黄鹤楼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之巅,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自古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不时被以为是“唐诗七律压卷之作”,很多人都能背诵。因这首诗,成就了黄鹤楼“文化名楼”的位置。

黄鹤楼的建楼传说是美丽的。一千多年前,有位姓辛的老人在蛇山上开了酒店,常客中有一道士,回回喝酒不买酒菜,只用随身带着的水果下酒。店主人揣想他一定清贫,执意不收他的酒钱,同他交了朋友,道士也不推托,就此领受。一天,他用橘子佐酒,饮罢,用橘皮在酒店的壁上画了一只黄鹤,自言道:“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遂去,再也没有见他回来。店中吃酒的人里,有猎奇的,想当场试试,面对壁上的画拍手,那黄鹤展翅飞下,在店外舞了一圈,又恢复位,此事疾速传开,酒店大旺,连店里的井水也喝干了。当地一名赃官借口要除妖,命人把那面墙壁移到官府,谁想船行到中途,黄鹤抖翅飞走了,赃官追鹤,葬身江中。卖酒老人为怀念仙鹤,在原址树立了黄鹤楼。

黄鹤楼可不好建。传说鲁班从鲁国到楚国调查,早已了若在胸。他头插草标,在集市上要卖给别人做老子,一个穷汉把鲁班领回了家。鲁班每天上山砍柴,每天从柴里挑一根好材削成光溜溜的木楔存起来,穷汉不解,在做饭时随手把一根木楔添进灶火中,鲁班叹道:“这是无价宝,将来有用。”到了百日,鲁班留言:“放得千日货,自有变钱时。”然后离去。三年之后,蛇山上造起了黄鹤楼,但倾斜严重,有险毁之势,楔了这头那头歪,急得工匠团团转。穷汉照着楔子样砍了一个,凑成一百,上集去卖。建筑师见此宝楔,十分中意,花重金买下。那穷汉站在龟山上对着黄鹤楼,将楔子一个个抛了过去,99个楔子呼呼作响飞过长江,牢牢楔在黄鹤楼上,只需一个木楔落入江中,那是穷汉削的。黄鹤楼因少了一个楔子,还略微有些倾斜,但也千秋无妨了。

黄鹤楼素有“千古名楼”,“天下绝景”之誉,不同的时期,由于社会生活的需求不同,科学技术的水平不同,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黄鹤楼产生了不同的建筑方式和建筑作风。往常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底本,于1981年重建,1984年落成的。黄鹤楼外观为五层建筑,高51米,里面理论上是九层。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9”为阳数之首,与汉字“耐久”的“久”同音,有天长日久的意义,所谓“九五至尊”,黄鹤楼这些数字特征,也表现出其影响之不同凡响。

黄鹤楼建筑的艺术特性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作风。宋代黄鹤楼由主楼、台、轩、廊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建在城墙高台之上,四周雕栏回护,主楼二层,顶层十字脊歇山顶,周围小亭画廊,主次分明,建筑群规划严谨,以雄壮著称。元代黄鹤楼具有宋代黄鹤楼的遗风,但在规划与内容构成方面有不小的展开,植物配置的呈现,更是一大进步,使原来单纯的建筑空间展开成为浓荫掩映的庭院空间,特性是堂皇。

明代黄鹤楼,楼高三层,重檐歇山,顶上加有两个小歇山,楼前小方厅,入口两侧有粉墙环绕,特性是清秀。清代黄鹤楼具有鲜明的特征。它拔地而起,挺拔入云,表现出一种神奇壮美的气质。建制作风以三层八面为特性,主要建筑数据应合“八卦五行”之数,其特性为奇特。现代黄鹤楼以清同治楼为雏形重新设计,楼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72根大柱拨地而起,60个翘角层层腾空,琉璃黄瓦华美堂皇,五层飞檐斗拱潇洒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