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怎样打日本?

中国女篮将在武汉亚锦赛半决赛中迎战韩国队(9月4日周五19:30@CCTV5),

如果能够取胜,女篮姑娘将可能在决赛中再次碰到日本队,只有胜者能进军明年的里约奥运会。


【吉田亚沙美只有1.65米,她的速度和助攻让中国女篮吃尽苦头,而且在循环赛最后3秒钟“准绝杀”中国队。】

在抗战胜利纪念阅兵前,中国女篮被日本队准绝杀,的确让人心里不是滋味。虽说打球和打仗不是一回事,体育和战争也不是一回事,但肯定没有人会漠视这个时间节点。

女篮姑娘的实力打不过日本队吗?当然不是,她们只是没有足够的经验。在历史上,中国女篮此前只输给日本队三次,两年前的亚锦赛那次最让人记忆深刻,当时的日本队已经成熟,而中国队在换血,结果输给韩国两次,输给日本一次,连决赛都没有进。打日本队那场,在WNBA西雅图风暴队打球的10号渡嘉敷来梦拿下20分和12个篮板。今年参加亚锦赛的中国姑娘,又换了一次血,半数没有打过这一级别的比赛。

日本队是卫冕冠军,他们的男女篮进步都很明显,两年前趁中国队换血,女篮先于男篮称霸亚洲。和日本队不同的是,中国女篮换血后的目标,不仅是重夺亚洲冠军,更要进军世界列强,她们去年世锦赛就拿了第六。所以在阵容组成上,中国女篮更注重高度和对抗,希望靠这样的优势既在亚洲用高度胜出,又在世界上用高度对抗欧美强队。而日本队新晋冠军,她们仍然保留着浓厚的老日本队“小快灵”的亚洲特色,同时因渡嘉敷的崛起,靠4号位在内线有了话语权,她是日本进军WNBA的第三位球星。

摆在中国女篮面前有两个难题:一是要防住1.92米的渡嘉敷,二是跟上小个的速度,这个队平均身高只有1.76米,主力后卫吉田亚沙美(12号)也曾在WNBA打球,这已经是她第五届亚锦赛。

从组队开始,主教练马赫的思路就是“既高且快”,两年前亚锦赛他只是强调高度,在韩国队和日本队身上吃够了速度的亏。马赫打快的思想在热身赛一直有体现,但阵容高度始终是他坚守的基础。这是一个相当矛盾的策略,做好了无敌天下,做不好就是两头不讨好。

对日本队这一仗,结果就是后者。中国女篮过于强调高度,在一定程度上的确遏制了渡嘉敷的得分,尤其在第四节,可是整场比赛的被动正是始于开场的速度落后。控卫吉田身高只有1.65米,面对1.80米的陈晓佳,多次突入篮下分球,冲抢篮板,屡次得球反击打快攻,马赫换了杨力维也没有解决。这一战她拿下了10个篮板球,助攻7次,均是本届亚锦赛个人最高。

面对日本队成倍于中国队的快攻得分,马赫坚持用高制快,甚至不惜外线挡拆换防,这给了日本队更多的到篮下错位打的机会。中国队的黄红玭、孙梦然、高颂、黄思静和露雯均达到1.90米以上,明显在速度上吃了大亏,直到第四节才改善了漏人后的补防。可以看出马赫这时候的无奈,他必须在渡嘉敷和吉田两人中间选一个去遏制,最终两个都没有防死。

对日本这场球,中国队惯用的大个子高位策应、前锋空切篮下的战术失去了大部分效果,只有一次打成,显然日本队仔细研究过中国女篮热身赛和对韩国队的录像。她们对露雯和邵婷的突破防范严密,这曾是中国队最出色的得分武器,其中露雯入选了两年前亚锦赛的最佳阵容,是中国队的组织前锋,邵婷取代苗立杰成为女篮头号得分手。但邵婷和苗立杰风格全然不同,邵婷以突破为主,苗立杰突投结合,还擅长传球,日本队尤其注意邵婷的绝活——突破后的360度转身上篮。一旦控制了中国女篮的策应助攻,日本队就遏制了她们的得分基础,因为这支中国队没有出色的助攻型后卫,中锋和前锋的拉出传球是战术重点。

陈楠退役后,5号位的强势不再,黄红玭成为主力中锋。她是内线最后一道屏障,也是阻止渡嘉敷突到篮下的有力武器,然而一旦日本队打起反击,中国队两个1.95米的高度就非常吃力。中国队的大型化,突出体现在3号位露雯1.90米的身高,以及同样1.90米的高颂打4号位。不过,高颂在打韩国和日本这两支速度型强队时,总共只打了29分钟。

高颂是中国女篮转型时的第一批队员,也曾是“一姐”,但随着女篮进一步换血,她的地位开始下降。高颂的特点是防守强悍,篮下二次进攻犀利,有篮板也有三分。打了替补以后,高颂有点找不着北,但是对日本队这一战,她只出战16分钟,拿下12分和9个篮板,是全队效率最高的队员。高颂和其他内线最大的区别,是她不擅长传球,这或许和马赫的要求相悖,他的大个子队员无论露雯、黄红玭、孙梦然还是黄思静,都有策应传球的特长。

中国女篮如果想拿冠军,有极大可能还要碰日本队,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决赛。如果想打败日本队,必须在内线高度上有所下降,提高机动性,但保证篮下防守和二次进攻的强悍,所以高颂增加出场时间是必然选择。只有跟上了日本队的速度,才能在渡嘉敷和吉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渡嘉敷来梦是日本女篮的头号球星,在WNBA西雅图风暴队打球,这次她是赛季期间请假回日本队打亚锦赛,这三年两战中国队,她拿下了39分和21个篮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