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急救”滯銷椪柑!農業的“明星效應”能夠持續多久?

今冬柑橘市場,少了些應有的熱鬧,多了些不該有的蕭條。

各地柑橘滯銷訊息接踵而至,情況大多相似,卻各有各的不幸。在這其中,湖南湘西保靖縣4萬噸滯銷椪柑逆勢“火”了,原因十分的暖心:前乒乓球奧運冠軍鄧亞萍與保靖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當地柑橘銷售加油助威。

4萬噸椪柑滯銷,該如何安放?

據媒體報道,受前期冰雪、雨霧天氣影響,且因為當地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湖南湘西保靖縣豐產的4萬多噸椪柑全部滯銷,當地果農心急如焚。

據初步統計,保靖幾乎每個鄉鎮都有上千萬斤椪柑滯銷,每戶堆積在家的椪柑多達5、6萬斤,粗略算下來一個鎮少則幾百萬斤,多則幾千萬斤。

由於積壓的椪柑太多,農戶家中甚至無處堆放,當地政府積極組織民眾在外搭建臨時存放點,並通過各種渠道向全社會發出緊急呼籲,懇請社會力量給予幫助。

據瞭解,保靖椪柑往年一直銷量不錯,由於品質突出,每斤最高能賣到1.6-1.7元。可惜今年境況急轉直下,價格被壓至幾毛錢,依然無人問津。

更令人憂心的是,保靖作為湘西自治州的深度貧困縣,家家以種植椪柑為業,今年銷售慘不忍睹,無異於砸了當地人的飯碗,生活無以為繼。

奧運冠軍鄧亞萍助力柑橘銷售

據“中國保靖網”報道,1月17日,鄧亞萍偶然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椪柑銷售嚴重遇冷的文章,當即買下120斤,併發朋友圈和微博號召身邊的家人、同事、朋友以及粉絲一起來購買椪柑支持當地農戶。在她的號召下,已經有30餘位奧運冠軍參與進來。1月20日,鄧亞萍臨時更改行程,前往保靖縣實地走訪。

當晚,鄧亞萍一行與保靖縣就柑橘銷售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保靖柑橘銷售助威。她對此表示,“(保靖)椪柑汁多鮮甜,特別好吃。我要多想點辦法,幫助大家把柑橘賣出去。”

另據保靖縣柑橘辦負責人介紹,該縣目前種植柑橘15.6萬畝,去年總產量達11.5萬噸,其中椪柑約6.4萬噸。目前,尚有部分椪柑待銷。保靖縣委、縣政府及時組織,廣泛宣傳發動,制定過硬措施,積極支持果農銷售柑橘,成效明顯。

“明星”效應,救一時能否救一世?

鄧亞萍的暖心舉動,無疑將保靖廣大橘農解救於水火,為當地帶來了不少希望。然而,中國水果業的發展,不能單靠一個人或者幾個人來完成,這樣的“明星”效應,能救一時但能否救助一世?答案顯而易見。

橘農該從滯銷的根本原因出發,找到合適的出路,而不是農產品滯銷後才尋求愛心救助。以下原因值得我們思考:

No.1 “小農經濟”禍害不淺

中國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燦爛非常,卻始終擺脫不了“小農經濟”的桎梏。從目前來看,廣大農村依舊遵循著“單打獨鬥”的模式,守著一畝三分地靠天吃飯。雖然農業技術的發展,為水果的品質及產量帶來了保證,然而由於“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盲目跟風種植依然表現明顯。如此一來,水果產量上去了,銷量卻下來了,彼此為了競爭,攀比著往下壓價,最終兩敗俱傷,沒有贏家。

No.2

流通不暢,渠道單一

國內水果行業,常常出現這樣一種亂象:一方面果農的果子滯銷嚴重,果價低到不能再低,卻仍然無人問津;另一方面,終端市場果價高企,消費者大呼肉疼,價格卻遲遲降不下來。由於中間流通環節過多,上游的果農無法直接對接下游消費者,且銷售渠道過於單一,僅僅坐等中間商上門收購,白白喪失了市場主動權,浪費掉大好的銷售機會。

漸漸地,廣大果農陷入了一種“盈利—擴種—滯銷—減產”的惡性循環,行情好幾年,又壞幾年,好端端的一個產業,愣是被大家做得稀爛,實在是可惜。

找到了問題的所在,如何解決成了關鍵。這當然不是說說而已,需要農戶、政府、市場各方協調: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應切實保障果農的利益,禁止流通企業囤積居奇,蓄意壓低農產品收購價格。

另一方面,種植農戶應加強學習,培養自身市場意識,瞭解市場運行規律,學會用商業思維認清形勢,發展特色種植,擴充銷售渠道,確保用更多特色、高質的農產品贏得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