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之歌到底在讲什么?

一个人要走很多路,拥有很多言说不了的心绪,在时间里一点点拨开,才能看清自己,看清生活。

人生失落、孤独的情绪其实并不可耻,相反正是因为生活的巨大反差,才导致这种失落感,而这种失落感也正是一个人从象牙塔到认识社会本质时的一个过程。

如果把这当做人生的一个蜕变的话,那么最先受到冲击的应该就是心灵上的。所以无论是美国著名的公路电影,还是在这个时代活跃起来的民谣曲目,都很好的照应了这一代年轻人失落的心理。

但人需要一段时间,去照进内心,去寻找一些东西。才能在外在和内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点。

很多人走在这条路上。

如痛仰在《公路之歌》中唱,一直往南方开,一直往南方开,一直往南方开……

宋胖子在《安和桥》中唱,一直往南开,不会太久。

许巍许少年在《曾经的你》中唱,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间的繁华,年轻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你四海为家.....

李志在《定西》中唱,这么多年你一个人一直在走,方向和天气的节奏会让你忧愁,你能不能抽空替我去一个地方,据说那的人都擅长给别人答案......

很多人都走在一条出走的路上,带着失落、孤独、愤懑和反叛怀着破碎的梦,走在每一条不同又殊途同归的路上。

这条路往往与辽远边疆能够扯上点关系,就如西藏、拉萨、云南、大理、稻城亚丁或是卢沟湖。隐世多是找一个僻静的角落看质朴的烟火人间。

大冰曾去过那里,在云南开了一家酒吧,也是如今留下为数不多的几家火塘吧——大冰的小屋。就如他在《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里面记载的故事,很多都在这里发生。同时那种唱歌听故事的民谣吧传统也保留了下来。

其实我们听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不管是开酒吧的王朔,还是开酒吧的臧天笑,还是开酒吧的野孩子,大多都会因为江湖义气,最后被吃穷了。在那里唱民谣的都是朋友,人生谁没个落难之际,于是酒吧如小小的客栈,对于“流民”照单全收,到后面多以被吃穷倒闭结尾。

如果说这是物以类聚的话,那么这群漂泊的人大概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归宿,这是民谣们的寻找之路。一首《乌兰巴托的夜》让我们掉入这夜色中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不管是民谣还是公路电影,在乌兰巴托,还是在夺命大乌苏里,在遥远的藏北,还是在每一个独自听歌的角落,我们在歌声里掉入了宽阔辽远又无限静谧的世界,孤独如此近,而内心的温情也如此近。在一首歌里,在一部电影里,我们被释放。它既是我们踏上漫长旅途寻找自身的寄托,也是平凡生活中不能抹去的一丝光亮。

如有人曾言摇滚,真正的摇滚,不需要你穿的很摇滚,发型很摇滚,或是行为很摇滚,真正的摇滚,是内心的摇滚,思想的摇滚。

民谣也如此,和叛逆无关,只是一个人在漫长的一生中寻找自己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