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经济学家不少,却没有拿到诺贝尔奖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国家银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设立的奖项,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经济学奖并非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但在评选步骤、授奖仪式方面与诺贝尔奖相似。1969年第一次颁奖。

诚然。几十年来,我国确实出现过不少,在国际上较为知名,也提出过重大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家,比如张培刚(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开篇人之一),张五常(新制度经济学派重要经济学家),林毅夫(发展经济学领域知名经济学家,在新结构经济学领域有重要创树)。


并且近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实践非常成功,按理应该涌现大批的经济学家和大量的经济学理论。

但是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有几十位经济学者获得了该奖项。但来自中国的经济学家不要说获奖,这次连提名都没有机会。缘由何在?

第一,目前主流的经济学源自于西方,中国人对这个学说的贡献还很有限。我们知道的国际经济学大家,比如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凯恩斯、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等无一不是欧美人。就是我们都为圭臬的政治经济学开创人马克思,也是西方人。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其著作《经济学》被世界上大量国家用为教材


第二,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时间并不长。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我们学的经济学是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而不是亚当斯密创立的西方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才是当今世界主流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主要是在计划经济国家采用。这两个经济学差异非常大。如果两个学派进行辩论,有可能会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

第三,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因此对中国的经济理论学说一直非常排斥,认为是在计划经济宣传。

(张五常是距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中国人)

当然,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人主导的,这个奖项从提名到评选,一直由他们操作。中国人甚至华人都没有参与的份。因此,他们把大量颁给欧美人,也就并不奇怪了。近几十年来获得经济学奖的东方人都很少,日本、印度等国也鲜有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是,即使最杰出的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出现的很多经济现象也无法给予圆满的解释,更不要说指导中国经济改革了。昔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聘用美国经济学家为其出台经济改革方案,结果采用的休克疗法,使得经济出现了崩溃。直到本世纪初普京上台,用猛药才刹住下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