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蒙德——论“挖小妖”的艺术性

“克洛普不会去购买法拉利,他会去自己造一辆”——11-12赛季克洛普带领多特蒙德蝉联德甲冠军时德国《时报》如是说。

胡梅尔斯、莱万多夫斯基、沙欣、香川真司、京多安、奥巴梅杨、姆希塔良、登贝莱、普利西奇……这些年,多特蒙德成为了欧洲最著名的造星工厂之一,但是与欧洲“黑店”摩纳哥、乌迪内斯等队不同的是,多特蒙德在年年卖核心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强势的战绩和持续培养年轻球星的能力,犀利的眼光和良好的运营模式让人不得不服。那么,多特是如何将“挖小妖”发展成一门艺术的?下面,巡逻官就跟大家聊聊我所知道的“大黄蜂”。

实,现在风生水起的大黄蜂在04年-05年前后差点因债务危机导致破产,作为德甲第一家上市公司,多特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开始了大肆投入,虽然金元足球帮助他们获得了01-02赛季的德甲冠军,但是缺乏健康的财务管理和球队管理规划,多特债务缠身,频临破产。也正是在经历了那次危机之后,多特才痛定思痛,大力改革,走上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健康运营之路。总结这条道路,巡逻官认为主要是三方面:

一、青训方面

青训多重要不用再说,多特在这方面做得非常非常好。多特蒙德位于德国的鲁尔区,这个区不只是德国最著名的煤矿区,也是足球的“富矿区”,大家所知道的沙尔克04、波鸿、杜伊斯堡都在这个区,足球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为了选拔有潜力的苗子,多特聘用多名专业的球探扎根于基层,每天就在鲁尔区观看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比赛,搜罗小球员进入自己的青训基地加以培养。训练过程中,鲁尔区各支球队的青训营经常通过比赛切磋,非常有利于提高实战水平。

外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多特具备世界一流的训练基地和青训中心,而且在德国整体足球政策要求下,德国青训各级梯队的教练资格考核非常严格,教练专业水平也是非常高。

二、球迷方面

伊杜纳信号公园球场(原威斯特法伦球场),是德国最大的球场,能容纳8万多名观众,它的上座率也是欧洲各大俱乐部中最高的。之所以如此火爆,得益于多特一直秉承的球迷文化培养。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麦当劳、肯德基,多特对于俱乐部文化的推广不只限于球场内,而是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街小巷,大家经常能看到它的广告语、横幅或者标志,足球和多特蒙德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欧洲第一主场

三、挖掘球员方面

经历过破产危机的多特,这些年坚定了“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发展理念,决不溢价。基于此,你很难在转会市场上看到多特花大价钱买人,2,3千万的价格已是他的极限。花小钱办大事成了俱乐部的座右铭。理念坚定了还不够,要想总能在各地淘到宝,犀利的眼光和发达的球探网络也是必不可少。要知道现如今大火的桑乔、普利西奇和拉尔森,三人引进的费用加起来才800多万,其它一众小妖的发掘也是令人艳羡,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俱乐部CEO瓦茨克、体育总监佐尔克、球探主管皮拉瓦和前任主教练克洛普和现任法夫尔等人出色的工作和眼光。

看现在多特蒙德的阵容,桑乔(18岁)、戈麦斯(18岁)、拉尔森(19岁)、扎加杜(19岁)、伊萨克(19岁)、普利西奇(20岁)、迪亚洛(22岁)、达胡德(22岁)、阿坎吉(23岁)、魏格尔(23岁)、帕科(25岁)……青春又有活力,可怕的是,这么年轻的阵容却是德甲的半程冠军,领先第二名拜仁7分之多。多特的成功可见一斑!

就说这么多吧,大家有什么补充和感慨,欢迎留言。别忘了关注下巡逻官噢。

(体育巡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