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有翼,为何要匍匐前进,形如虫蚁?

要坚强,够坚持,才能承担孤独,才能独立独行。

——保罗·高更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它,都会各种思绪翻腾。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去哪儿?

如果说伴随凡高一生的是:阳光、麦田、向日葵,那高更的关键词则是:岛屿、女人、流浪。作为一个划时代的艺术家,高更的一生怪诞离奇,狂热于恋爱,终生辗转流离,不断旅行,“到远方去,寻找乐园”。

生命的热情究竟何在? 在最后的日子里,高更重返大溪地——这个曾被他视为“新天堂”的地方,追寻自己的理想生活。蛮荒=乐园,这是高更对生命之热情的理解,并一度认为这片蛮荒之地即是归宿,才情在此迸发,灵魂跃然于画纸。

保罗·高更

“在我身上有两种气质,印第安人的和神经质的”

——高更

尽管高更备受争议,但没有人质疑过他的艺术独创性。他从不用任何条条框框局限自己。他的出身和性情使他难以适应古板的资产阶级。他理论上身在其中,却始终感到局促不安。他身后的名声有时为他招来了种种毁谤,而他本人应该对这些误会承担部分责任。他于1889年创作的自画像明确显示,他把自己投射到了圣人和罪人、学者和享乐主义者的角色里。他告诉妻子:“在我身上有两种气质,印第安人的和神经质的。”接着又宣布:“神经质的气质已然消失,使得印第安人坚定、笔直地前进。”高更把自己视为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式的高贵的野蛮人。他反抗堕落的文明,与承继自文艺复兴美术的学院派教条作斗争。他认为周遭的社会腐朽而虚伪,又自觉受到了这个社会的谴责。而从中逃离的唯一途径是转向一种更接近他出身的文化。

高更作品:

价值3亿美元的作品“你什么时候结婚?”(Quand te maries-tu?)于2015年被卖给了一位不知名的买家。当时,它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品。它在2017年被“Salvator Mundi”取代,后者以4.5亿美元的价格售出。

高更目无纲纪,不是因为他乐于违背既有的创造规则,而是因为这些规则限制了他的想象。不论以什么为载体,他所有的抱负——也可以说执念——都关乎创造。他凭借异常灵活的头脑和格外巧妙的手法,在不同媒介间穿梭自如。他搬移构思、突破手中材料的局限,从而使意义发生变化。高更重新划定了艺术领域的界限。在他的时代,再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在同样多的领域里掌握同样高超而创新的技艺。有人指责他三心二意、东拼西凑,也有人因为同样的原因向他致敬。无论如何,高更都把创造过程当作头等大事,在无尽的变化中不断地翻新了材料和技法。

尽管他的作品无疑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作品之一,但在他的一生中,保罗·高更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他曾作为银行家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最终他辞去了工作,决定投入艺术,这意味着选择了更温和的生活方式。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为了解释自己的行为,更为了说明自己的艺术理念,高更在越发彻底地远离同辈艺术家的同时,感到需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形象。而在他挑衅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对创造的全身心的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责难过他的性别歧视和殖民主义立场。他最大的担忧——被后世遗忘——也险些成为现实。在立体主义压倒表现主义诸流派的时代,他在关于现代主义起源的早期历史著作中一度被边缘化。然而,尽管高更的为人颇受指摘——有时也不无道理,但作为艺术家的高更却始终是象征主义和19世纪抽象艺术的无可争议的大师和奠基人,他从根本上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

小时候,高更和他的父母一起在利马待了几年。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并重现他从秘鲁记忆中的生活方式。后来,他两次访问塔希提岛并最终在1891年在那里定居了几年。

对高更主要作品的粗略研究足以说明这位不同寻常的艺术家的全部复杂性。他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决裂,选择了折衷的原始主义,嘲弄了法兰西艺术学院的所有清规戒律。他注重想象,因此摆脱了叙事和文学的主题。他把色彩从描述的功能中解放出来,用概括和简化突显了形状的表现语言。他发挥了暗示的作用,任由观者发现意义的多重层次。他在创作方法中融入了即兴、偶然性和意外性。总而言之,他肯定了艺术的装饰目的、或非模仿目的,为现代主义抽象艺术开辟了道路。画家用“什么都敢做的权利”,定义了自己留传后世的艺术遗产。

像他那个时代的许多画家一样,高更从日本版画,颜色和主题中汲取灵感。这位画家受到彩色玻璃窗和黑色边框形状的影响。

也许高更需要经历种种动荡,才能孕育出如此令人惊讶和困惑的艺术。他试图建立信念,因此对抗体制、质疑正统,却不曾料想,他大胆选择的道路将使自己在生活中作出痛苦的牺牲。也许正是因为他有着逞勇好斗、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才能承受在他身上接踵而来的压力。“我是个伟大的艺术家,这我知道,”他安慰自己,“正因如此,我才忍受了这么多痛苦。”

就像当时的情况一样,保罗·高更有很年轻的情妇。在塔希提岛,他主要与四个年轻女孩建立了关系:13岁的Tehura,以及14岁的Titi以及Pahura和Vaeoho。今天,他因言语和行为之间缺乏一致性而受到强烈批评。

绘画是一切艺术中最美的。其中凝聚了所有的感觉。在绘画面前,谁都能发挥想象,创造传奇。只需一眼,灵魂就会被内心最深处的记忆占据。无需努力回想,顷刻间已百感交集。

——高更《综合笔记》(Notes synthétiques)

他的画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去哪儿?”总结了高更的生活。他用其他画作中的元素来创作大型作品。这是他在尝试某种极端行为前的最后一个项目。

高更的其他作品:

高更淋漓尽致的生命旅程,饱受争议的传奇人生,都记录在这本重达六斤,424页的巨书里:

《高更:探寻生命本真之美的倔强灵魂》

2019年新书,内容全面,印刷精美。

书里沿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高更的生平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时刻中审视他的全部作品,全面介绍他使用的所有媒介和他全新的使用方法,以此呈现其艺术风格的演变和其创作母题随主题发生的变化——将创造和意义交织在一起的变化。

作者琼·哈格罗夫(June Hargrove)是美国马里兰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是研究19世纪法国美术的国际知名专家。她在欧洲和美国出版了不同主题的诸多著作,获得了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并被美国高校艺术协会评为美术史教学名师。

部分内页:

本书亮点:

艺术大神高更饱受争议的传奇人生!

网罗高更450余幅油画、原始风情的木刻、版画等作品。

高更所使用的所有媒介和艺术技法大公开!

直击高更神秘的内心世界、倔强的灵魂

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高更生平背景、特定的历史时刻中审视他的全部作品!

适合各个年龄层阅读的艺术经典之作。

四色全彩印制、装帧精美、设计独特、极致色彩还原度值得收藏的艺术丛书。

法国CM出版社原版引进,艺术史国际专家琼·哈格罗夫(June Hargrove)倾情编著

有书至美出品。2019年新书,限时折扣优惠中

详情了解及购买请长按识别小程序:

本文正文部分,以及书的图片,来源《高更:探寻生命本真之美的倔强灵魂》一书。

其他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