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社保改革,可以通过税收筹划少纳税!

个税社保改革,可以通过税收筹划少缴税。

转眼间2018年来到了zui后一个季度,全国很多地区开始试运行新的个税政策,明年正式全国实行。在明年年初除了新的个税政策外,还会实行新的社保政策。。这些新政新规的扎堆实行,无形当中又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给本来就不好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各地的企业纷纷哀叹,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

我们来看下社保和新规。逐个的分析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和负担。

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起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也许有很多人会问:我们省(市)的社保早就在地税申报了啊。没错,河南、辽宁、黑龙江、江苏、宁波、大连、厦门市等省、计划单列市已经陆续实行了社保由税务局征收。

但目前,社保费的征收机构全国各地并不一致,新政出台后,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2019年开始,社保正式归属税务局

2

社保由税务全责征收

味着什么?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清税务代征和税务全责征收。

税务代征:社保部门核定征收基数,税务部门负责代征。目前基本上大部分地区都是采取这种方式。

税务全责征收:税务部门负责包括缴费数额核定、征收在内的全部征缴环节。

也就是说,社保由税务全权征收以后,税务机关将依据缴费文件的规定,自动生成参保单位及个人的缴费基数

3

你的社保要缴多少?

到手工资多少?

根据《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职工本人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


有很多企业是给员工按照最低基数缴纳的社保,那么在新规出台后,将会按照实际收入缴纳。

交到自己的社保账户的钱会变多,同时,你到手的工资将会变少。收入越高,前后差值越大。

具体差多少?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税前工资1万:

(按实际工资缴纳1023元)—(按最低标准缴纳382.33元)=640.67元,也就是月薪一万每月的社保要多缴纳640.67元!一年就是7688.04元!

提醒一下,因各地区的社保、公积金缴纳标准不同,所以以上计算仅为社保,不包含公积金缴纳。

而月薪两万的人每月要缴纳社保2043元,如果再扣除公积金、个税,到手的钱仅为13547.75元!想想真是肉疼!

当然,个税缴纳是在扣除社保之后,社保多缴了,那么个人所得税会有所降低,特别是等税改实施之后,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还是会少缴一些钱的~


将企业注册在税收洼地,

其增值税根据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30%-70%予以扶持,

企业所得税按照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30%-70%予以扶持。

税收洼地地区通过总部经济招商的模式,(壹87)请仔细阅读这段文字,(零232)这段文字里面有你需要的信息(伍830)。吸引周边城市企业到当地投资纳税,一来改善当地民生经济,二来给到企业实实在在的优惠,降低企业的负担。


虽然到手的工资少了,但这多缴纳的钱相当于存入了你的社保账户,至于利弊,那就是仁者见仁了~

还是觉得钱少了的人先别难过,此时最难过的人,是你的老板!

4

雇佣成本大幅上涨

老板要哭了!

现在很多企业不给员工上社保、不全额上社保、虚假申报工资,新规出台后,这些行为或将被终结!

税务部门征管能力远远高于之前的人社局,企业长期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申报社保基数,但是个税申报基数税务局是有的,两者一对比,差异过大,未足额缴纳的部分,补缴的可能性很大。

那些靠此控制企业成本的老板,估计要抱团痛哭了。

仍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在新规实施后,企业要为员工多缴多少社保呢?

你没看错,以平均工资1万元来算,一个员工每月的雇佣成本增加了1850.57元,100个员工每月要多花185057元,一年就是2220684元,各位老板!千万稳住!

5

以后HR的工作可以减轻了

新规出台后,开心的人应该就是HR了。

“每个月社保变更和社保台账,招退工、进退保、Excel社保报表……”这些枯燥乏味却又不得不做的工作,以后HR可以顺理成章地转移给财务了~

因为之前有些企业有两套账,一套是财务交给税局的账,另一套是人事交给人社局的账,两者有很大出入。那么社保由税局征收之后,就会杜绝这种现象,很可能是由财务主要来承担这部分工作了......

我们再来看下个税改革

讨论许久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终于尘埃落定,并于2018年8月31日正式颁布。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年,今年的改革力度让大家虎躯一震,个税、社保调整并举,实施时间也完全重合,引发国民大讨论,朋友圈满是对个人收入的花式调侃,接连刷屏、占领头条。

金税三期上线后,五证合一+税收实名认证+国地税联合稽查+个人税号+信用体系+个税改革,面对新的征、管、查,企业的薪酬设计、激励机制、财税筹划势必要做出新调整,且调整周期距离10月1日实施,仅剩26天,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新个税法的出台,也势必会对现有薪酬结构、用工模式,包括对人力资源服务业、财税服务业、法律服务业带来颠覆性影响。

本文提纲挈领地谈谈我对新个税法的三大核心变化和三大颠覆性影响,并最终复盘企业的面对策略。



核心变化一


分类征税调整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

建立新的个人所得项目体系

新个税法中,应税个人所得项目的构成从原来的11项减至9项,除了之前草案已经取消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在新税法中,“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也不再保留,改为“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税制模式将原先分类征税的模式调整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作为综合所得按年计算征税,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居民个人按年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

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新法为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这三项所得提供了20%的费用减除,其中,稿酬所得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再享受30%的减计,实际相当于按收入全额的56%计税。

新的收入额确定方法对于劳动性所得来源多样或以稿酬、劳务报酬及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为主的纳税人来说是利好消息。

新税法对经营性所得、资本所得和临时性、偶然性所得作为分类所得按次计算征税,并用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而针对劳动性所得,调整征管方式为雇主预缴、个人自行申报、年度汇算清缴(按年汇总征税)。

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重大转变新个税法分两步走:

第一阶段: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并适用新的综合所得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先行适用新的经营所得税率。

第二阶段:2019年1月1日之后

新个税法全面实施,相较于第一阶段,由于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专项附加扣除,减税幅度将会更大。

核心变化二


建立个税综合扣除机制

首增五项家庭必要生活开支为扣除项

新个税法完善税制要素,初步建立了个税综合扣除机制。

这一综合扣除机制,除了年6万元的免征额、专项扣除费用(制性社会保险缴费和住房公积金缴款)、其他扣除费用(如税优型商业健康保险缴费、企业年金个人缴费、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缴费等)外,还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老人赡养费用等专项附加扣除,这几项正是横亘在新中产面前的五座大山。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称:流向专项附加扣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得到的。比如房租和房贷利息,这两项只能取一项。

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刘丽坚表示,在具体操作中初步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申报就能扣除;二是预缴就能享受;三是未扣可以退税;四是多方信息共享。

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的是,新增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具体范围、标准、凭证、时间节点要求等,如何落地执行。上述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种类及扣除标准的进一步配套文件、综合扣除机制的更新完善等,值得期待。

新的个税法,也对企业提出新的要求,首先应熟悉应税所得的分类,关注后续出台的各类附加扣除项目的具体扣除规定与标准,以便充分享受此次税改带来的红利。同时注意按后续规定留存必要的扣除凭证及证明文件,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工作未来会列为人力资源日常工作list中。

在美国,作为扣缴义务人的雇主方还有义务在年终向雇员、联邦及州税务机关提供该雇员的年度所得及扣缴信息汇总表。该表汇总了雇主在上一纳税年度向该雇员支付的所得、代扣代缴的税款,以及医保和社保等信息,作为个人准备纳税申报表的信息基础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