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悲悯之笔写人物之悲悯,高亚平长篇小说《南山》问世

“《南山》是一部充满了‘同情的理解’(陈寅恪语)的悲悯之作。作家是以平等的悲悯之心进行创作的,成功的实现了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变。”这是著名文学评论家王仲生的评价,也是对《南山》的概括。



《南山》讲述的是上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叶十多年间,以南山市朝阳路派出所代理所长何远为代表的民警们克服重重困难,破获发生在辖区内的麻醉抢劫案,以及由此案牵涉出来的绑架案、抢劫杀人案等故事,讴歌了人民警察为保一方平安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和精神,真实再现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小说采用双线并行的结构,以警察何远的视角和拾荒人狗蛋的角度,分别勾勒出公安基层派出所民警的工作、生活样态和市民斑驳陆离的生活情景。作者创作历时3年,数易其稿,写就16万字,作者坚持以生活为根基,在深水静流中展现出散淡、平实、风俗画的艺术风格。




高亚平现供职于《西安晚报》,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他从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20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散文》《美文》《解放军文艺》《当代小说》《诗选刊》《延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数十家报刊,并被多种选刊转载和入选多种选集,已出版散文集《草木之间》《长安物语》《爱的四季》《静对落花》《岁月深处》《谁识无弦琴》《时光背影》及长篇纪实《鹰眼》等,先后获得中国报人散文奖、汪曾祺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丝路散文奖。

《南山》是高亚平的首部长篇小说,作者在后记中透露,他曾在报社担任政法记者,为了完成两篇反映警察工作情况的纪实文学,他曾先后在两家派出所体验过半年多的生活,结识了很多警察,所以希望能写出一部关于警察生活的,平实散淡的作品。王仲生在序言中给与了充分评价,认为作家“以悲悯之笔写人物之悲悯,双重悲悯让小说弥漫了一种‘慈悲为怀’的悲悯气息。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忠于职守,热爱人民,关怀底层,坚持正义的派出所代理所长何远的形象。面对笔下的人物,高亚平并不剑拔弩张,眉间挂剑,也不轻描淡写,无关痛痒,而是让人物在他们所生活的世界里,按照不同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和情感趣味去生活,去工作,去交往……作家的审美态度和精神取向在小说潜在叙事里,是一种隐性的暗示的,他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小说的叙述是生活化的,追求一种娓娓道来,不温不火的艺术效果。生活化即按日常生活流程,少大起大落,少奇峰突起,如小河淌水,汩汩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