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图鉴-银耳


银耳,白木耳,白耳,桑鹅,五鼎芝,白耳子


子实体纯白色,胶质,半透明,直径5-10厘米,由多数宽而薄的瓣片组成。新鲜时软,干后收缩。在子实体上下两面,均覆盖子实层,由无数担子组成。担子近球形,纵分隔, (10-13)微米x(9-10)微米。担子上生微细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 (6-8.5)微米x(4-7)微米。
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腐木上。 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药材主产四川、贵州、云南、福建、湖北、安徽、浙江、广西、陕西、台湾。
【药用部位】以子实体入药。中药名: 银耳。 【采收加工】当耳片开齐停止生长时,应及时采收,清水漂洗3次后,及时晒干或烘干。 【主要成分】含银耳子实体多糖 (TP) ,银耳孢子多糖 (TSP) 等多糖类,脂质成分,磷脂成分。此外葡菌丝中含萨尼丹宁 (sanitanin) A、B、C、D。
【药理作用】增强免疫,抗肿瘤,促进造血功能,保肝,抗凝,降血脂,降血糖,抗溃疡,抗氧化,促进核酸、蛋白质合成,膜保护作用。 【性味功能】味甘、淡,性平。滋补生津,润肺养胃。
【主治用法】用于虚劳咳嗽,痰中带血,津少口渴,病后体虚,气短乏力。内服: 煎汤,3-10克;或炖冰糖、肉类服。 1. 热病伤津,口渴引饮: 银耳10克,芦根15克,小环草10克。水煎,取银耳,滤去药渣,喝汤,并吃银耳,每日1剂。(药用寄生) 2. 癌症病放疗、化疗期: 银耳12克,绞股蓝45克,党参、黄芪各30克。共煎水,取银耳,去药渣,加苡仁、大米各30克煮粥吃。每日1剂。(药用寄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