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水浒好汉的成瓮吃酒,大块吃肉,而我只能来碗牛杂汤

俗语云:少不读《水浒》,意思是年轻人没有鉴别能力,容易受那些不守法度的好汉们的故事影响,甚至进而模仿之。我自小学三年级查着字典第一次读《水浒》,于今至少也读了十数遍吧。要说没受影响,那是不可能的。最大的影响则是:要是能像好汉们那样大吃大喝该多好啊。

好汉们所吃的食物和所饮的烧酒,与现在的生猛海鲜和洋酒比起来,显然档次低得多。不过,那种吃法喝法,那种豪气冲天,又哪里是我们现代人所能望其项背的呢!一言以蔽之,好汉们吃喝的特点可以用阮小五在入伙梁山泊之前的一句话来概括:“他们……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阮小七对此进一步发挥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只管打鱼营生,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吴用与晁盖商量好要劫生辰纲,前去游说三阮入伙。三阮是典型的梁山好汉性格,他们招待吴用吃酒时,入酒店里来,都到水阁拣一副红油桌凳。店小二把四只大盏子摆开,铺下四双箸,放下四般菜蔬,打一桶酒放在桌子上。阮小二道:有甚么下口﹖小二哥道: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也似好肥肉。阮小二道:大块切十斤来。

从少年时起,每读书至此,想到好汉们在那长满芦苇的水榭边,将那花糕般的黄牛肉大块大块切来下酒,呼三喝四,风卷残云,一面吃喝,一面谈论些江湖上的最新动态,个中的快活与潇洒,真真羡慕不已。好汉们最主要的佐酒之物是牛肉,最好是黄牛肉。至于肥羊嫩鸡之类,只有在特别隆重的席上才得见。牛肉天生就是男人的食品,更是烧酒的好伙伴。

但是卖劳力汉子们可是吃不起牛肉这么精贵的东西的,于是便宜的牛杂汤就成了大家的心头好。

相传,在30年代初,老百姓民不聊生,贫病交加。在乐山苏稽镇有一位罗老中医擅长中草药,怀着一颗善心在河边支起大锅熬起草药汤,一般伤风感冒,头疼脑热不在话下。要是碰上谁家突发恶疾,也会随之立即看诊,遇上穷苦人,自不收诊金。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知晓了这位老中医,来喝草药汤的也愈发多。因为入不敷出,罗老中医也过得甚是清贫,但甘之如饴。有一次,老先生发现大户人家把不要的牛杂扔在了草丛里,觉得甚是可惜,便捡回家洗干净煮进了草药汤锅里,谁知煮出的汤香味浓郁,浑厚绵长,喝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老中医将汤与行人分享,得到的尽是赞赏。久而久之,这种汤锅竟发展成为下饭菜,就是后来的牛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