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奥司他韦怎么就成了治流感的“神药”?

近几年,冬春季流感高发时就会有传言,“抗流感特效药奥司他韦紧缺”,一时人心惶惶。

磷酸奥司他韦到底是何方“神药”?

磷酸奥司他韦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而神经氨酸酶是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必不可少的。神经氨酸酶又称唾液酸酶,分布于流感病毒被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原性,可以催化唾液酸水解,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感染新的细胞,在流感病毒的生活周期中扮演重要作用。如果神经氨酸酶被抑制,流感病毒则不能顺利从宿主细胞中释放,无法继续感染下一个宿主细胞。因此神经氨酸酶成为流感治疗药物的一个作用靶点,针对此酶设计的奥司他韦是最著名的抗流感药物之一。

磷酸奥司他韦

除了,奥司他韦之外就没有其他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了吗?

不是的,原因在于奥司他韦活性较高,而且口服吸收方便,所以其适应人群较广。对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有效,对成人和13岁及13岁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有预防作用。

另外,磷酸奥司他韦有颗粒剂型更适于儿童用药,所以,一到流感季就会大规模爆发儿童流感造成奥司他韦紧缺。

此外,还有另两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但是,扎米那韦因为药物结构,不能口服,只能做成喷雾制剂,吸入到肺中起作用,使得用药极为不方便。帕拉米韦需要静脉滴注,对于婴儿和儿童来说,输液也是很麻烦的。因此,造就了“神药”奥司他韦。

全球已上市及处于临床阶段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2019年1月7日,广东省卫健委更是发文指出《切实做好磷酸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日常采购和使用工作》,磷酸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治疗各类流感的常规药品,不属国家管制或限制使用药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转变将磷酸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单纯理解为国家应急储备药品的错误观念,及时足量采购磷酸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儿童使用颗粒剂),供临床正常抗流感治疗使用。
有处方权的医师可按照《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等相关指引要求,对有发热、明显流感样症状者,尽早使用磷酸奥司他韦(儿童使用颗粒剂),无需等待检验结果,无需请示上级医师或进行登记、统计及备案等。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站、个体诊所等基层医务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早期用药意识和能力。

然而,2019年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不存在“神药”这一说法。药物都有针对性和适应症,也都有局限性,“神药”片面地夸大了奥司他韦的抗流感作用。

奥司他韦不是“神药”

“奥司他韦”对于流感在48小时之内使用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特别提倡在早期,48小时以内及早的进行相应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药物很多,包括奥司他韦,还有其他药物,都有不同的适应症,提倡要系统规范用药,按照相应的适应症、相应剂量和时间用药。同时加强对病人和家属的用药指导,既要防范用药不足,更要防范药物滥用。

在国际上,奥司他韦一直是各国应对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流感储备的药品。2009年奥司他韦进入WHO,并作为抗流感必需药物列入“基本药物”名单,推荐各国按人口的25%储备。另外,“我们国家抗病毒药物的供应保障是充足的,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从生产供应上来讲,完全是充足的。”不可避免的是,在生产供应保障充足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一些医院在流感的高峰期,患者到医院去会有开不到药的情况。

所以,不用担心“神药”紧缺,也不要囤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