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芳华》

走近3536工厂 芳华犹存 我会想你


老工厂





在射洪,有那么几个企业和《芳华》里的背景和场景极其相似。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央作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大批原先位于大城市的工厂与人才进入西部山区。更有“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号召人们前往三线地区。

1966年,在射洪三线建设拉开了序幕,历经数年建立了3533,3536,3537和6710仓库。3533厂后来更名为7449厂。



今天,我们走近3536工厂去找寻曾经的芳华!

往太乙驱车数公里的右边有一条小路,一个路标显示3536厂,往里再前行数公里。车停了下来,左边是一排红色的房子,右边是一排灰色的房子,一排是梧桐,一排是香樟。抬头仰望,阳光穿过斑驳的叶子,那五彩缤纷的叶子瞬间把我带到了童年的美好时光。记忆中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关于三六厂的人情、语言、景色、建筑、食物、穿着和生活都是美的,他是我关于美的启蒙和怀想。现在穿行在36厂,我很难驱分是童年还是现在。

厂区


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很少,单位有车的就更少,36厂和49厂有解放车运送物资,也有每天往返射洪的客车。去36厂是我小学最开小的一件事情,因为可以坐车,到太和门前的那个新车站,就是原来万货行的位置,再坐上从36厂的班车。对于很多职工而言,就是上午下午各一趟的班车与世界保持着联系,在那个交通工具极其匮乏的年代,坐上班车也是36厂人的骄傲。


班车停在了几棵大树下,眼前是一片茂密的梧桐树,梧桐树下是熙熙攘攘的人们,小孩在奔跑嬉戏,说着不同方言的大人在买菜,卖水果的、蔬菜的、鸡蛋的,俨然就是一个车水马龙的市场,周边的农户因此改善了经济条件和厂里的工人也非常和睦。梧桐树的两边是一排排别致的红房子、灰房子。这些房子就是职工的宿舍,也是很多三线人的家。他们中的很多告别大都市来到这偏远的地方,生儿育女,在这里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青春记忆。

厂区


当年的班车就停在这里,很多卖菜的在两边。

厂区


一排是红房子



一排灰房子



红房子



很多年过去了,灰房子上开始长出了苔藓。

36厂的住宿区除了两边的房子外,还有顺着台阶上去的,一排排红房子。台阶入口是当年的理发店,一共有三层,可见当时一个厂区的兴旺。


红房子在阳光的照射下,美极了,那是只有时间才能沉淀出的红色,有岁月、有质感、有故事。香樟已经长大了,整个空气里弥漫着芬芳,这味道就是小时候这里的味道。这是冬季,叶子落满了一地,一片红叶躺在绿色的苔藓上,象是呵护,又象是终于等到。还有一片绿叶子和红叶子被风吹在了一起,即使掉落在地上,他们也要依偎在一起。更多的叶子已经枯黄了,洒满了一地,但是却并不萧瑟,因为香樟懂得叶子的下面还要埋藏种子。







这间小屋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的保安室。


顺着这条小道往前走,可以看见小道的中间用白色的瓷片分割开来,这是不是当年上下班的工人骑着自行车各行其道呢?


再往前走,我印象中是食堂或是舞厅,那美味的面包就是从这里烹饪出来的??80年代初期,面包是多么美好甜蜜的食物。


这道门也熟悉而陌生,曾经这里的工会组织成立过乐队,他是记忆中的舞厅吗?


这幢房子印象不深刻了,不知道当年用于什么?




从这一个梯步下来,对面是一栋办公楼,当年3536厂的行政楼应该就是这一栋,旁边这个建筑不清楚用途,当年用的是马赛克装饰。如今地上长满了苔藓。


36厂有一个子弟校,一到课余时间,就看见足球到处飞,很多36厂的子弟就在这里度过了学校时光。


36厂有一棵树,真的是树叶有多么繁茂,根系就有多么强大。


36厂有一个电影院,还记得吗?这是买票的窗口。

36厂的工人来自全国各地,有说普通话的、东北话的、山东话的,谢婆婆和胡爷爷是从成都过来的,他们说着和我们的四川话有些不同但又十分好听的洋气的成都四川话。谢婆婆待人很好,温和慈祥,又特别喜欢小孩。每天早晨起来的时候,要给我煮三个糖水鸡蛋。谢婆婆还有一门独门手艺,做糖醋蒜,在一个玻璃罐头瓶子里,用醋泡大蒜和一种像“天蚕土豆”一样的东西。胡爷爷养了几只能说话的八哥,每天都会给我说你好。胡爷爷说等我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就送一只给我。他还喜欢养花,记得有一年暑假,养的昙花开了,很多邻居来看,一些不认识的小朋友就聚在一起教八哥说话,一起等昙花开放又凋零。然后一起去捉蜻蜓粘知了。


3536厂是当时典型的三线建设,修建要“山、散、洞”,其实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所以除了生活住宿区、食堂和生产厂区外,还有子弟校,工人俱乐部,卫生院,理发店等等。

我的很多第一次都和三六厂有关,第一次看见那么多红色的房子,象是走近了童话世界。第一次吃到了书本上才看见的面包,第一次吃到听都没有听说过的米糕,第一次在36厂看了一场战争题材的电影。第一次穿谢婆婆给我做的西服……


小时候没有去过36厂的车间,我只记得军号一响,上班时间到了,大家就匆忙往车间里赶,我就很好奇,里面是什么样子?后来听大人们讲36厂主要是给部队生产军服,各车间是流水线式作业,就是有的车间只打袖子,有的车间只做领子,还有的车间只缝合扣子。这样先进的理念让36厂的生产效率极高、标准化程序极高、质量也很好。冯小刚《芳华》电影里面那些军人穿的绿军装或许就出自36厂,那些奔赴前线的军人或许穿的军装就产自36厂。今天终于走近这些车间,那个记忆中神秘的地方。这些一定是当年的生产车间,我仿佛听见缝纫机的声响。





远远望去,这幢红房子太美了,不知道当年用途。







3536厂是在一个湾里,中间还有一些农田,在农田的中间,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没有人说得清楚这块石头的来历。站在田中央拍一张,记录这一个曾经辉煌的企业。




离开时有些不舍,会情不自禁的望望天空的叶子,仿佛看见一个时代的《芳华》。



芳是芬芳、气味,华是缤纷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很符合记忆中的美的印象。这是电影《芳华》名字的由来,也是我对于3536的印象。

3536 芳华犹存,我会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