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医共体成效 显著

1月15日,记者从六枝特区卫计局获悉,2018年,该局在特区党委、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六枝特区的健康扶贫贡献一份力量。

据介绍,2018年,在医共体的带动下,六枝特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市、县优质医疗服务,为了更好更快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该区紧紧围绕“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目标,先行先试探索实施“管理、服务、责任、利益、发展”五位一体的医共体建设工作;通过人财物统一管理、1+1+1师带徒、远程培训、检查检验信息共享等方式,有效整合和优化城乡医疗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诊疗服务,基本建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2018年,六枝特区按照龙头医院——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一院一策”发展规划,在月亮河乡开展医养结合试点,把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开启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龙头医院还以“党建引领”提升医共体分院党的建设水平,通过支部带支部、党员带党员的方式,强化党支部及党员在业务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党建活动室和党员示范岗,并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开展了党风廉政知识培训及警示教育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党的建设工作,形成带技术、带规范、带医德医风良好局面。

2018年,特别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方面,六枝特区制定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发展规划,配置技术帮扶团队,发展特色专科,重点帮扶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实现区乡两级远程视频、影像、心电、检验、电子病历会诊功能,为群众提供了多层次、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真正达到让患者“少付费、少跑路、治好病”的目的;还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载体,推进公共卫生与医疗业务有机融合,在龙头医院和民营医院创新开设健康管理中心,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实现数据共享和对全民健康信息进行动态分析管理,减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量,降低公共卫生工作成本,开启全区卫生健康工作新局面;该区新场乡卫生院、木岗镇卫生院、岩脚镇卫生院、郎岱镇卫生院、龙河镇卫生院、关寨镇卫生院获得省、市业务主管部门授予的“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银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优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誉称号,已基本形成“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看病就医模式,有效盘活医疗资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成为“一家人”,为群众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真正让患者“少付费、少跑路、治好病”。

截至目前,除参军、服刑等情况外,六枝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7173人次,报销3570.04万元,实际补偿比94%;对罹患儿童白血病等7类13种大病开展大病专项救治,落实“定医院、定诊疗方案、定单病种收费标准、定联动报销比例”等“四定”措施;成立19支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共签约25.65万人,签约率为51.15%,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签约11.67万人,除外出和死亡等人员外,签约率为100%;全区先诊疗后付费5911人次,累计垫付资金1952.7万元;龙头医院——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分别与成员单位开展远程会诊549例,上转患者844例,下转患者527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53.99万人次,同比增长16.47%;住院1.4万人次,同比增长11.7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增设备CR/DR诊疗3.22万人次,收入148.71万元;B超诊疗2.47万人次,收入113.13万元;检验诊疗9.81万人次,收入115.75万元;心电诊疗1.18万人次,收入19.6047万元。

下一步,六枝特区将从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提升基层执行力、加大督导力度等方面,将医共体工作抓好、抓实、抓到位,切实让医共体政策红利惠及大小医院、惠及乡村千家万户群众。(来源:乌蒙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