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能氧氣其實是一種慢性毒氣?加速我們100年內老化

沒有水會渴死,但一盆水就能淹死人,所以水算什麼呢?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再來說氧氣和生命之間的關係。簡單的說,氧氣之於生命世界,就像當初人類的先祖嘗試駕馭火併為我們所用,非常有用但同時也非常危險。並非所有生命都能駕馭火,正如並非所有生命都能駕馭氧。

氧氣的產生和天幕的形成

疊層石的豐功偉績。

數十億年前的地球大氣中並不存在氧氣,因為氧氣很不穩定,易於和別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比如和鐵\銅等金屬在一起,生成鐵鏽、銅綠這樣的東西。而如今的地球大氣中,在海平面附近基本上穩定的存在著大約21%的氧氣,那麼這些氧氣必須得有一個源源不斷的來源。如果我們回溯地球的歷史,我們會驚訝的發現,生命在起源的時候和氧氣沒有關係,地球生命的緣起並不依賴氧氣。

而如今許多生命形態離不開氧氣的支持,否則就會死亡,這樣奇怪的事情,是生命起源時期萬萬想不到的。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生命歷史上第一種能夠利用陽光\水\二氧化碳製造生命中的通用分子:葡萄糖的細菌——藍菌。我們今日把這個過程稱為光合作用,而氧氣正是該作用的副產品。藍菌利用碳酸鈣在淺海的海灘上長出一大片奇怪的石頭,地質學家將其稱為疊層石。最早的含有藍菌生存過的痕跡的疊層石化石在格陵蘭島被發現了,其歷史被鑑定為37億年前。

藍菌利用碳酸鈣緩慢的形成疊層石。

學會了利用光能並使用無機分子二氧化碳的藍菌,在歷史上迅速成為優勢細菌,它們大量繁盛,並向海洋和大氣中“不負責任”的釋放其副產品氧氣,這件事深刻的改變了地球生態系統和地球生命的演化歷程。據科學家估算,在藍細菌持續不斷的釋放氧氣大約10億年後,地球終於被改造成了一顆藍色的寶石,在太空中熠熠生輝,我們所熟悉的地球模樣,來自於藍菌和它的後裔對地球環境進行的行星級別的改造工程。升上天空的氧氣其中一部分轉變為臭氧,作為天幕擋住了太陽的高能短波紫外線,為生命的岸上生活鋪平了道路。

氧氣的無情

水火無情,而之所以會有火,大多是因為有氧氣,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情況。氧氣對生命的威脅就像火對生命的一樣,並無二致。而在藍細菌之前還有另一些種類的細菌同樣學會了利用光能分解有機物,但它們都不會產生氧氣並且會被氧氣“緩慢的燒傷”,比如紫細菌等。由於這些細菌會被氧氣傷害,因此當藍細菌誕生,並開始釋放氧氣的時候,它們就被藍細菌驅逐了,只能待在光線較少水較深但同時氧氣含量也較低的水域中生活。

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曾經繁盛的海洋單細胞生物大家族,因為藍細菌釋放的氧氣,直接被滅絕了大多數,只剩下少數要麼演化出耐受氧氣的本事;要麼躲在氧氣難以到達的區域;要麼演化出駕馭氧氣的能力,只有這樣的生命才有資格在藍細菌製造的高濃度氧氣環境中艱難求存。這其中因禍得福者,毫無疑問是學會了駕馭氧氣的一種新細菌,它的後裔線粒體如今存在於幾乎所有真核細胞中,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生物。

氧氣讓大型生物成為可能

藍細菌將二氧化碳+水,在光能的作用下,轉變為葡萄糖和氧氣,這個過程相當於把太陽能儲存在了葡萄糖這樣的有機分子中。如果倒轉這個過程,讓氧氣重新氧化(可想象為緩慢的燃燒)葡萄糖,就能釋放出能量。而線粒體這樣學會了駕馭氧的細菌,它們能得到最多的能量的回報,而那些不能使用氧的生物,則只能從葡萄糖中獲取極少的能量,兩者的差距驚人。

而當生物體擁有充沛的能量供應後,最終地球生態系統中出現瞭如藍鯨和巨體龍這樣的龐然大物。當然,陸地生命成為可能還得感謝臭氧層作為天幕過濾了對生命來說相當致命的短波紫外線。

雖然,氧氣的確會對生物體造成一系列損傷,但生物體之所以會死亡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氧氣,而是因為多數生物體有不得不死的原因,不過那涉及自然界另一場史詩級戰鬥:原核生物和噬菌體的戰鬥。在此就不多述了。不是氧氣殺死了我們,而是我們自己幹掉了自己。

對比提出一點證據呼吸頻率越慢的動物越長壽,例如海龜。呼吸的快會加快細胞酶的活性,從而加快細胞的衰老速度,而人體細胞的可再生數量是有限的,所以氧氣催化細胞就相當於縮減人類壽命。以上是支持博主的,下面是我想說的話:人類進化到現在應該是很完美的物種了,包括呼吸頻率。呼吸的慢,我們的力量和敏捷度都跟不上,慢到海龜那樣很容易被其他物種淘汰。呼吸的快壽命會有限,又很難讓智慧一代代往下傳。

所以,真正的毒藥不是氧氣,而是人們長生不老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