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什么?速度要多快才能脱离黑洞呢?

​什么是黑洞?

认识黑洞之前,先来认识什么是脱离速度。

要跑得多快才能脱离黑洞?

脱离速度是指一个没有动力的物体,脱离一个天体表面,不再掉下来的最低速度。以地球为例子,不考虑地球大气的情况下,一个物体要离开地球的脱离速度是每秒 11.2 公里,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超过每秒 11.2 公里就会永远离开地球,如果物体的速度小于脱离速度就会再落回地球。脱离速度和天体表面的重力有关,跟物体本身的质量没有关系,一颗小石头和一栋房子脱离地球表面的速度都是每秒 11.2 公里。

月球的重力比地球小,所以脱离月球表面的速度就只要每秒 2.4 公里。而太阳表面的重力比地球大,所以需要超过每秒 618 公里的速度才能脱离太阳。

如果在黑洞的表面(事件视界)上,那么要离开黑洞的脱离速度是多少呢?黑洞的脱离速度超过每秒 30 万公里,也就是要超过光的速度。但是世界上没有东西可以跑得比光还快,所以连光都无法离开黑洞的表面,也就是说一但有东西掉入黑洞的事件视界,就永远跑不出来了。因为连光都离不开,所以黑洞不会发出任何的光(或电磁波),这样的物体就称为黑洞。

史瓦西「算出来」的黑洞

黑洞的观念一开始是从理论上算出来的。1915 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几个月后德国的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在爱因斯坦的重力场方程式中,找到一个精确解。史瓦西的精确解导出所谓的史瓦西半径,也就是一个不旋转且不带电的黑洞大小,在这个黑洞半径内,任何东西都无法逃脱,包括光。

接著,我们来看看天鹅座 X-1(Cyg X-1)双星系统从被发现到确认它存有黑洞的故事。

天鹅座 X-1 的现身

天鹅座 X-1(Cyg X-1)是最早发现的 X 射线源之一,所谓的 X 射线源就是会发出 X 射线的天体,天鹅座 X-1 是天文学家在天鹅座发现的第一个 X 射线源,所以就称为天鹅座 X-1。一开始科学家并不了解为何天鹅座 X-1 会发出 X 射线,也不知道天鹅座 X-1 是什么样的天体。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天鹅座 X-1 是一个双星系统,也就是两个天体在彼此的重力吸引下互绕运行着。天鹅座 X-1 双星系统中的一个天体是蓝超巨星,它的编号是 HD 226868,另外一个天体则是黑洞,也就是发出 X 射线的来源。

天鹅座X-1的示意图,吸积盘的中央是黑洞,右边是它的蓝巨星伴星HD 226868。

天鹅座 X-1 的伴星是 HD 226868,HD 226868 的物质在黑洞的附近先形成一个吸积盘,然后再掉进黑洞裡,吸积盘的温度非常高,这样的高温会发出 X 射线,这就是天鹅座 X-1 的 X 射线来源。

黑洞不是不会发光吗?为什么还会发出 X 射线?发出 X 射线的是黑洞的吸积盘,不是黑洞本身,吸积盘位在黑洞的外围,离黑洞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能够发出 X 射线。

透过观察 HD 226868 的运动,天文学家可以量测出天鹅座 X-1 黑洞和伴星 HD 226868 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分别是太阳质量的 15 倍和 19 倍左右。天文学家是如何知道天鹅座 X-1 是一个黑洞,而不是其他的天体呢?

如果天鹅座 X-1 是一颗 15 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发出的可见光一定会被看见。如果天鹅座 X-1 不是一颗恒星,有可能是恒星死亡后的残骸吗?恒星死亡后留下来的残骸有三种: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白矮星和中子星只发出微弱的可见光,不过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质量都有上限,白矮星最重不会超过 1.4 倍太阳质量,而中子星最重也不会超过3倍太阳质量,天鹅座 X-1 的质量是太阳的 15 倍,远远大于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质量上限,所以扣除恒星、白矮星和中子星的可能,天鹅座 X-1 最可能就是黑洞!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既然黑洞真的存在,那么,他是怎么怎么长大的?

一般人对黑洞的印象是引力非常强大,贪得无厌,没有东西逃得过黑洞的引力,黑洞会把所有东西都吞食下去!不过真的是这样吗?

被伴星喂大的黑洞

黑洞长大的速度是相当慢的,比较像是细嚼慢咽的吃东西,不会一口气吞掉一整颗恒星。而且绝大部分的恒星质量黑洞都是被喂大,并不是自己主动去争抢食物。

以两个水池为例,说明黑洞如何从伴星获得质量,下图中左边水池代表黑洞,右边水池代表绕黑洞运行的伴星,两个水池之间有一水道相连。

两个水池的剖面图,水池之间有水道相连,左边水池像微黑洞,而右边水池代表黑洞的伴星。右边水池的水要如何移到左边水池呢?第一种方式,右边水池的水满过水道;第二种方式是从右边水池泼水过去。

虽然左边水池比右边水池还要深,但是右边水池的水并不会自然的流到左边。黑洞也是一样,即使黑洞的引力很强,不过并不一定会把伴星的物质吸过去。那么什么样的情况右边水池的水会流到左边水池呢?

第一种方式是右边水池的水满到水道的高度,水就会从右边水池流向左边。黑洞和一颗小质量伴星的情况中,当小质量伴星演化到末期,伴星会膨胀成红巨星,伴星膨胀后,物质就会自然地流向黑洞,就像水池里的水满过水道一样。

第二种方式是从右边水池泼水到左边水池。这种情况会发生在黑洞和大质量伴星的系统,大质量伴星会发出强烈的恒星风,把物质吹向黑洞,这就像是从右边水池泼水到左边水池。

这两种方式都是恒星质量黑洞长大的方式,黑洞并不会主动掠夺伴星的物质,而是被伴星喂大的!

慢条斯理而非狼吞虎咽

前面提到的两种黑洞长大的方式,伴星提供的物质并不会直接掉进黑洞,而是先在黑洞外围形成吸积盘,再慢慢从吸积盘掉进进黑洞。

黑洞示意图,黑洞伴星的物质会先在黑洞周围形成吸积盘,再慢慢掉入黑洞。

吸积盘上的物质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掉进黑洞,吸积盘就像土星环一样,土星环上的物质也绕着土星运转,它们只会绕著土星运行,而不会掉进土星。这也和太阳系里的行星很类似,行星以圆形的轨道绕太阳运行,但是不会掉进太阳。那么吸积盘上的物质要如何掉进黑洞?

以低轨道人造卫星为例子来说明,低轨道人造卫星原本绕着地球运行,但是受到上层稀薄大气层的摩擦,速度会渐渐变慢,让人造卫星慢慢靠近地球,最后掉入地球烧毁在地球大气层里。

吸积盘上的物质跟人造卫星掉入地球类似,靠近黑洞吸积盘内侧的物质绕黑洞的速度会比外侧的物质快,因为速度不一样所以会产生摩擦,物质之间的摩擦让吸积盘上的物质转速变慢,让物质更靠近黑洞,最后掉进黑洞里。

吸积盘上的物质会因为摩擦而产生高温,高温的吸积盘甚至会发出强烈的 X 射线和伽玛射线,所以科学家通常会用 X 射线和伽玛射线望远镜去发现、寻找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