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少年可以重来(I)︱ 高岳听松

全文2466字 | 建议阅读5分钟

一位妈妈请我重写一篇过去见我写过的东西,关于如果我能重回少年,我会选择怎样的成长之路。

那是一篇现在我回过头来看,当初怎样安排可以更好地成为我最终想成为的那个人。不过这是我个人的独特道路,由我特定的天赋和内质决定,无法简单地复制给其它人。因为不同的人内在的独特性不同,她的孩子所要成长成为的样子是关乎他的天赋与本质,不会和我一样。我现在写出来,只供读者凭直觉选择刚好也吻合你的发展的部分去参考。我会把这篇文章写成一个系列,探索我认为人生中可能重要的一些特质。

这里我想说的一点是,父母不要太去制定和干涉孩子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和应该学习什么,你只需要敏锐地观察孩子的独特性和天赋特长,然后支持他去发展他自己就好了。而你对自己的长才的珍惜和把握,会为孩子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令他知晓人是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并自由去发展的。

我的内在精神胚胎中,带有强烈的“战士”的意志,极富竞争性和好胜心,这是我个人的独特特质,也是我当初应该优先发展的特质。所以如果回到小时候,我会极其注重身体的锻炼和体育竞赛的参与。因为这是一个人发展和表达竞争性的最直接的办法。尤其是对抗性的运动。

我想可能有些人不喜欢这个词,或者认为它不够“有爱”“无争”。然而这本来就是我最富光芒的内在特质,是我发展出最好自我的最佳方式。我们的教育和传统中片面强调“平和”,“博爱”,“无争”,我甚至被某位教育者要求过要“无我”。然而当我照着这种方式去做的时候,我明确地感到压抑,完全不是真实的自己,极为痛苦。

可能“无争”“无我”是某个偶像他的精神胚胎所内涵的发展方向,但完全不是我的。违背我的基因去成长带来压抑无法言表。至今我终于冲破了那些条条教教,重回了以竞争和好胜为基调的发展道路。感到这才是我自己。才一切变得有动力有激情起来。孙悟空就是孙悟空,你不能要求他硬充弥勒佛,充也只能是装。不是他这个阶段真实的自己。而且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你也不能说一套自己做一套。如果你明明在藏藏掖掖地侵蒙挤占,却要求小孩去“无争”“无我”,那小孩看到会分裂的。

孩子的心想要相信你,但眼睛却是雪亮的。

可能后面我的每篇文章都会依循着这个方式来进行,即依据我的精神胚胎具有的内在潜质,提出一项我早年可能会优先去发展的事项。精神胚胎,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蒙特梭利提出的一项儿童发展理论。即孩童的内在有他注定要发展成为的特长和天赋。会自主选择自己将要成为的样子和最适合的成长方式。父母给与充分的支持和呵护就好,不要干涉太多,只要在涉及危险与侵犯别人的地方设立清楚的边界让孩子清晰地不去逾越。

成人会设法去框定孩子的发展模式,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是自我自恋的满足,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作品,希望他按照自己的审美来成型。当然这样子满足的是父母自己的审美,而不是孩子的快乐。当然也有把自己实现不了的个人梦想拿孩子来弥补的。这些都是父母自身的自恋需要,而孩子成为了满足父母自恋的盆景。当然还有把孩子当成满足自己需要的用具来教化的功利性的父母,这些都会剥夺孩子的独立完整性。

其实父母自身需要成长,发展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成为孩子自立,自足,扎有自己根基和建立出自己的来源的榜样。而不是反过来把孩子变成自己的来源。

最后,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的成为自己。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颗独一无二的珠子,一定要活出你自己的色彩。

-END-

长期专注婚恋情感咨询与个人成长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