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老鼠》凭什么令人喜爱


《猫和老鼠》里有许多精心设计的隐喻。

有一集中,汤姆做了一个梦:

他被坠落的钢琴砸中,直接上了天堂。

天堂车站的入口处,有一个“检票员”,逐个登记每只动物的死亡方式。

而每只动物也会保留着死亡那一刻的样子。

这些猫,有被野狗咬死的、被砸死的、被蒸汽伤到的……

在汤姆前面的,是三只小猫,它们被装在一个有水的袋子里。

检票员摇摇头,叹息道:“普通人,不会这样做的。”

三只小猫,是被装进袋子里,溺水而亡。

这些嘻嘻哈哈的情节里,满满都是制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反思,以及他们的的“工匠精神”。

这样严谨的态度,在动画制作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越来越难见到。

知乎网友回答《猫和老鼠》相关问题时提到:

作为一名音乐从业者,《猫和老鼠》里对于钢琴琴键和乐谱的细致真的太可怕了……

《猫儿协奏曲》一集里,汤姆弹奏的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汤姆的指法到节奏,都是准确的。

细节同样看不出丝毫偷懒。

冰箱里的食物,让许多人都流过口水。

杰瑞的小窝里,罐头做的床、茶杯做的椅子,阴影区域也不放过。

花园的光影景致,一丝不苟。

他们用想象,把许多不合理,都变成了“合理”。

老鼠的门,可以是拉链式的。

可以是能拉走的。

猫是可以漏水的。

也可以是各种形状的……

司各特曾说:“好的故事,是不会因为讲多了而变得乏味的。”

这部看似“无脑”的动画片,正是一个好故事,它以最轻松的方式,最搞笑的情节,把想要讲述的“哲理”娓娓道来。

或许只有等到成年后才会明白:

汤姆并不像看起来那么蠢,相反,他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会搞科研、能做实验、打球冲浪全都不在话下;

他永远不放弃,永远不气馁,无论被折腾成什么样子,一瞬间就能满血复活。

有人说:“故事即是生活的比喻。你可以在故事中找到自己,宣泄情感,甚至找到一种不同的可能性。在一次捧腹大笑或者嚎啕大哭后,重拾信心收拾行囊再度踏上生活的路。”

成年后,我们“看懂了”许多从前不明白的电影、电视剧,也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中,找到了我们自己的模样。

或许每个人都像是汤姆,偶尔会有些“小成功”,更多的时候平平无奇,为生活苦恼。

生活于我们而言就如同杰瑞,会不断地给你找麻烦,在你快要成功地时候给你当头一棒。

又或许,我们更像是杰瑞,有些小聪明小智慧,但在面对更强大的汤姆时,也不得不绞尽脑汁对付他。

我们常常忙忙碌碌、拼尽全力,却一无所获。

可有些时候,生活这个家伙,也会在不经意间,赠与我们最纯粹的快乐、最宝贵的回忆。

给文章点个赞,无论何时,都希望你像汤姆和杰瑞一样,永远别轻易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