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为什么可以取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曾于 1948 年、1956 年、1967 年、1973年、1982 年进行过5 次大规模战争。此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虽然常年处于交火状态,但没有引发大规模冲突。因此,此次事态的扩大,一度被认为是第六次中东战争的先兆。哈马斯现在统治的加沙,原来由埃及管理,1967 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被以色列占领。2005 年,根据巴以和平协议,以色列撤出了加沙。

2006 年,哈马斯击败长期主导巴政坛的巴解,赢得巴勒斯坦大选。它的当选其实是今天政治伊斯兰的先声。2007 年哈马斯与巴解爆发严重冲突,哈马斯占领了加沙地带,法塔赫则控制了约旦河西岸,双方各自成立了政府,互不买账。巴勒斯坦进入分裂状态。以色列则开始对加沙进行严密封锁,埃及亦关闭了加沙南部的边界,加沙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居民生活物资只能依靠国际救济和与埃及间的地道运输。

哈马斯当初之所以能打败巴解,一个重要原因是巴解深陷腐败丑闻,连阿拉法特都不例外,而哈马斯承诺廉洁政府。但6 年下来,哈马斯身上的宗教色彩正在褪去,其所作所为,和中东的那些腐败、管理不善的世俗政府并无二致。

《华盛顿邮报》2012 年4 月19 日的一篇文章,描述了哈马斯治下的加沙:酒和肚皮舞被禁止,女孩不上学、女人不能抽水烟等规定则没能实行;对反对派同样毫不手软; 失业率高达 30%,哈马斯政府雇佣了 4 万人,录用的标准主要是忠诚和裙带关系;和哈马斯有关系的人通过和埃及的地道走私商品而致富,并将财富变现为豪华汽车;在当地民众看来,生活越来越糟,哈马斯当局却对偏安一隅很满意,不再愿意为巴勒斯坦的独立而斗争,因此它正在失去支持。

哈马斯的蜕变,为正在中东兴起的政治伊斯兰敲响了警钟:漂亮的宗教口号不能代替有效的政治管制;作为备受打压、从未尝过权力滋味的政治势力,伊斯兰政党理念上的纯洁并不能保证它们真的能经得起执政的考验。如果不能在廉洁和管制能力上强于已经被推翻的世俗政府的话,那么阿拉伯之春,除了改朝换代之外,不过是中东历史的又一次无奈的轮回。